AI重構未來,《未來中國》AI季解碼人機共生圖景
中國日報2月17日電 東方衛視傾力打造的國內首檔人工智能應用主題科學競演節目《未來中國》AI季,於2月15日迎來科技探索之旅的完美收官。
節目通過將硬核的科技與生活場景進行連接,從醫學、科學、文藝創作、法律等各領域出發,全景式呈現了AI技術的應用場景,使觀衆真切地感受到AI是如何滲透到生活場景之中,深入地理解AI技術的實際價值與社會影響。
例如,第一期節目中擁有長線程規劃的機器狗,不僅能幫主人買榴蓮還能算賬;第二期的雲百生手術機器人可以輔助醫生進行精密的眼科或心臟手術;第七期的HR行業的多模態AIGC算法大模型能有效解決招聘痛點;第八期基於AI的惡意設備智能探測技術則可以檢測出各種智能設備的漏洞再逐個擊破。從日常陪伴到醫療健康,從職場招聘到網絡安全,將AI應用場景描繪成一幅智能生活的未來畫卷,進一步幫助觀衆打開視野,描摹出AI所帶來的無限可能。
節目還展現了AI驅動的產業範式革新。如和諾貝爾化學獎AlphaFold“同宗同源”的分子之心“New Origin”AI蛋白質生成大模型,徹底顛覆了傳統蛋白質的生成範式;清華大學團隊研發的ChatDev智能體協作系統,通過智能體的“媒介”屬性,形成了人與機器,甚至機器與機器的新格局。這些前沿項目推動了社會對AI驅動產業變革的認知,爲“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未來中國》AI季邀請了背景多元的嘉賓,其中包括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汪玉、上海交大工研院執行院長王佳樑、脫口秀演員呼蘭、知名演員韓雪等,構建出一個多維度的對話場域。他們從學術、產業、投資、倫理等不同角度,以深刻的思辨視角審視了AI帶來的風險與挑戰,促使大衆重新審視AI與倫理的本質。
在首期節目中,就曾提出碳基生物與硅基生物主導權的思考,讓觀衆受益匪淺。而關於“人類是否會愛上AI”“過分依賴AI可能導致人類失權”等全球熱議話題,節目則通過層層遞進的剖析,凸顯了科技向善的社會共識。同時,節目也對技術普惠背後的制度性難題進行了剖析,從機器人做手術造成醫療事故如何界定責任,到AI律師能否代替人類出庭。可以看出,《未來中國》AI季透過嘉賓們的對話,向觀衆揭示了一條新路徑——AI不僅是工具,更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鏡像”,從思辨維度啓發了觀衆思考如何與AI共生。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