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Deep Tech熱潮延燒 工研院創新公司總經理餘宛如獲邀劍橋科技周大使

▲餘宛如受邀擔任劍橋科技周講者,分享推動臺灣新創國際擴張的經驗。(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工研院創新公司總經理餘宛如本週出席在英國劍橋舉辦的「劍橋科技周」(Cambridge Tech Week),並以講者身份分享臺灣深科技(Deep Tech)新創走向國際的實戰經驗。餘宛如的演講不僅獲得與會者熱烈迴響,更進一步受到主辦方邀請,成爲今年的「劍橋科技周大使」,積極推動臺英高科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餘宛如指出,劍橋素有「英國矽谷」之稱,在百年學術殿堂劍橋大學的帶動下,小鎮逐步轉型爲全球矚目的高科技重鎮。劍橋孕育了世界頂尖人才與研究成果,更誕生出矽智財大廠ARM、跨國生技藥廠AstraZeneca(阿斯特捷利康)等產業巨擘。如今,這裡更是AI、量子電腦與生物科技的創新基地,Apple、Microsoft、Amazon以及臺灣的聯發科等國際科技公司,皆紛紛設立研發據點。劍橋已被譽爲全球第三大成功的「大學創新生態系統」,僅次於史丹佛與麻省理工。

她強調,AI正快速推動各領域的科技發展,未來各產業的樣貌將面臨翻轉。在這波趨勢下,臺灣與英國在高科技發展上各有優勢與互補空間。英國在AI、量子電腦、生技醫療、農業科技與氣候科技等領域表現領先,而臺灣則擁有完整的AI硬體供應鏈與新創能量。若能深化合作,將有潛力大幅加速雙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餘宛如形容,「劍橋科技周就像是劍橋高科技核心的開放日(Open Day)」,聚集了來自學術機構、新創團隊、創投、政策單位與產業實務人士,交流濃度與深度都相當高,展現劍橋蓬勃的Deep Tech創業氛圍。她也透露,能成爲首位受邀出席並擔任大使的臺灣代表,得力於當地臺僑、英國臺大校友會會長吳明璁博士的推薦。未來,她將協助邀請更多臺灣人才參與,推動臺英高科技領域更深層的互動與合作。

▲餘宛如與劍橋科技周主辦單位Cambridge Wireless Ltd CEO Michaela Eschbach 合影。

▲餘宛如(右一)與ARM共同創辦人Chris Curry(左二)夫婦餐敘,中爲英國臺大校友會會長吳明璁博士以及臺僑彭鈴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