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新代表前進劍橋!餘宛如獲邀出席科技周論壇 助攻臺英AI新創鏈結
▲工研院ITIC創新公司總經理餘宛如獲邀出席劍橋科技周論壇(右三)。(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全球AI快速發展,半導體生態系扮演着塑造新運算格局的角色,臺灣也因爲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角色,獲得全球的目光。向來爲全球科技新創重鎮的英國劍橋市預定在今年9月15日至19日舉辦劍橋科技周,並首度邀請工研院ITIC創新公司總經理餘宛如擔任論壇講者,希望促成臺英新創發展未來更多的合作機會。
劍橋科技周旨在協助劍橋新創生態圈鏈結全球重量級的專家、創新者、創投等夥伴,創造國際化的新創聚落。此次科技周的主題爲「抓住人工智慧的優勢」,受邀貴賓來自產官學界,包括倫敦證交所總裁Michael Findlay、英國前副首相、前Meta全球事務總經理Sr. Nick Clegg、NVIDIA英國分公司公共政策總監Max Berverton-Palmer等人。
對於劍橋科技周首度邀請臺灣代表與會,餘宛如受訪時表示,她將在議程「無疆界的擴張:領先成長企業的全球成長啓示」中分享臺灣半導體生態圈的新創機會,與ITIC創新公司在Deep Tech投資領域的經驗與優勢,未來希望促進臺英新創發展進一步的合作。
餘宛如表示,英國劍橋不再只是徐志摩筆下的再別康橋,而是全球高科技新創的中心之一,擁有極佳的科技聚落,在半導體、生技醫療與AI領域所表現出的創新能量相當令人驚豔,像是生技大廠AZ、半導體設計軟體巨頭ARM都在劍橋,光是2024年劍橋的新創募資估計就高達23億英鎊,而累積迄今全球誕生自劍橋的獨腳獸新創有24家。
根據餘宛如觀察,過往英國倫敦因爲是金融科技的中心,因此資金多往倫敦集中,近十年因爲AI發展顛覆產業,帶動許多Deep Tech深科技的商機,加上政府有計劃的發展劍橋成爲科學城,讓長於科技研發與創新的劍橋加速趕上,成爲英國Deep Tech深科技新創的中心。
餘宛如認爲,臺灣有極成熟的產業人才與應用場域,而劍橋在商用化深科技創新的推動上逐漸成熟,若能鏈結臺英優勢,將驅動新創更快的發展,助攻新一波的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