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創狂吸金「獲利慘掛零」 專家爆:泡沫比網路時代大17倍

AI面臨泡沫化疑慮。(圖:shutterstock/達志)

AI帶動股市投資熱潮,但《金融時報》報導示警,目前市場估值飆漲至前所未有的程度,過去12個月間,10家AI新創公司的總市值便激增近1兆美元,然而這些企業目前皆處於虧損狀態,尚未實現獲利。分析師對此警告,當前AI泡沫的規模恐比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時大17倍,甚至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中房市泡沫的4倍。

報導援引PitchBook數據指出,今年以來美國創投公司在AI領域的投資高達1610億美元,佔總投資金額的三分之二,這些資金主要流入十家領頭企業,包括OpenAI、Anthropic、xAI、Perplexity、Anysphere、Scale AI、Safe Superintelligence、Thinking Machines Lab、Figure AI及Databricks。資金集中使這些公司的估值急速攀升,推升整體市場熱度。

然而,泡沫跡象已引發市場憂慮。英國「宏觀策略夥伴」公司合夥人朱利安・加蘭(Julien Garran)指出,投資人正處於「人類史上最大且最危險的泡沫」中。他認爲,美國資金配置失衡導致AI狂潮膨脹,其規模遠超過以往的科技或房地產泡沫。矽谷多位創投人士也透露,許多AI新創公司年營收僅50萬美元,卻追求高達5億美元的估值;即使在低利率時代,這樣的公司通常頂多值2.5億至3億美元,顯示市場存在嚴重的高估現象。

儘管如此,也有業界人士認爲AI泡沫未必全是壞事。創投公司General Catalyst執行長赫曼特・塔尼加(Hemant Taneja)坦言:「這是泡沫,但泡沫能吸引資本與人才投入新趨勢,雖伴隨混亂,卻能孕育改變世界的企業。」Coatue資本合夥人盧卡斯・斯威舍(Lucas Swisher)則表示,AI產業的發展可能重演網路時代的格局,最終僅有少數公司脫穎而出,就如當年的Google與Meta壟斷市場。

近來市場出現不少AI泡沫理論,華爾街投資銀行也相繼示警,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指出,AI題材雖推升企業投資與股價創新高,但估值水平已遠超基本面,「估值與信貸利差已被拉得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