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動股市飆漲、但實體經濟疲軟!專家:行情打臉紀律、稀土不確定性仍高
臺股經歷雙十連假後,開盤下跌,但尾盤即跌幅收斂。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原文時間10月12日。
【文.玩股華安】
一、當理性被市場修理
這一波國際AI族羣的漲勢與資金狂潮之下,連全球頂尖企業領袖與央行都紛紛對投資熱度發出警告,但市場依舊無視理性,繼續朝着夢想狂奔。那些試圖用分析與常識對抗趨勢的人,反而被行情修理得最慘。理性在這波行情裡顯得格外孤單,因爲市場從來不講道理——它只服從趨勢。
未來的題材琳瑯滿目:矽光子、機器人、BBU電源升級、AI眼鏡、無人機、儲能電網……不論這些應用距離實際營收還有多遠,市場從不等獲利實現才上漲。
投資世界的真相是:行情永遠屬於先行者。那些敢在題材剛萌芽時投入、並能堅守買進股票後,「技術型態不轉弱就續抱」原則的人,往往纔是最終的贏家。
二、當全球巨頭都開始擔心泡沫
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認爲,目前的AI支出已經像一場「產業泡沫」,幾乎所有實驗都能獲得資金,投資人難以分辨優劣,但他也指出,即便泡沫破裂,社會仍會因技術突破而受益。
OpenAI董事長泰勒(Bret Taylor)坦承:「我們確實身處泡沫之中」,並警告有人會在這場狂潮中慘賠,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也提醒,資本市場勢必出現「愚蠢的資金配置」。
T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直言,AI領域出現「太多該死的獨角獸」,估值誇張得令人咋舌,短期內投資將忽冷忽熱。
甚至連微軟創辦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表示:「雖然 AI未來將取代大多數人的工作,但AI市場門檻較低,市場的狂熱程度早已超越當年的網際網路泡沫」。
英國央行(BoE)同樣發出最嚴厲的金融穩定警告。報告指出,美股市值已有近三成集中於五大科技公司,創下50年來最高集中度,估值水準逼近網路泡沫時期。
央行強調,若市場對AI獲利潛力或對美國聯準會(Fed)的信心動搖,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出現劇烈修正。換言之,AI的故事太大,大到連央行都開始擔心整個資本體系的情緒失衡。
三、但也有人認爲「這不是泡沫 而是革命」
市場並非只有悲觀的聲音。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認爲,AI並非短期投機熱潮,而是繼工業革命與網路革命之後的「第三波深層轉型」;微軟CEO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AI的應用正滲透企業與消費的每一層流程,「這不是炒作,而是生產力的重構」;AMD執行長蘇姿豐更直言,看衰AI的人「眼光太短淺」。
這些人堅信,AI不會泡沫,因爲它的未來是真實存在的,而非幻想出來的。
這就是投資最矛盾的地方,當世界最聰明的人分成兩派,一邊說「投資太盲目」,一邊說「未來太真實」,理性投資人只能在信仰與懷疑之間尋找平衡。
四、2025年:罕見的市場極端現象
今年的市場格局,有幾個現象幾乎前所未見:
1. 資金極度集中化:美股七巨頭在標普500指數佔比達35%,國際間產業分化明顯,創投資金超越50%以上集中於AI產業,形成「錢只進主流」的現象。
2. 雙軋行情持續上演:軋空+軋空手,多檔個股交易量爆增,金居(8358)、中光電(5371)、臺玻(1802)、華邦電(2344)等個股融資融券同步暴增,並出現首次,金居個股期貨未沖銷部位觸及15%紅線、遭處置交易的紀錄。
3. 基本面與股價脫鉤:許多公司尚未見實質獲利成長,但股價提前一年、甚至兩年反映未來市場結構性改變,EPS將提升。
4. 市場因產業分化嚴重,出現與經濟數據持續脫鉤的情況,臺灣PMI數據連四降,但加權指數仍持續上漲。行情雖偶有震盪,由於資金持續高集中於 AI相關類股之間,使股價一出現修正,立即有資金逢低買入,修正幅度普遍較小,且短暫整理後就再次創高。
五、投資人該學會的心態原則
過去許多投資人習慣依據經濟數據與歷史經驗做投資,看到景氣下滑、企業獲利衰退、通膨壓力升溫,就自然押注空單或轉向防禦部位。
但今年這套邏輯似乎失效了,數據持續走弱、PMI 掉到榮枯線之下、企業庫存尚未去化,股市卻一路往上漲,甚至上演了PMI連四降「股市仍持續飆漲」的行情。
許多自認理性的投資人被迫停損、發出「畢業文」,市場再次證明:在資金潮與信仰行情面前,理性若沒有彈性,就會變成束縛。
真正的投資心態,不是預測市場,而是理解市場。趨勢優先、心理彈性與操作紀律是三個最基本卻最難的原則。
行情永遠不會因爲你覺得「太貴」而停止,趨勢不轉弱,就不該輕易以較大的資金部位做空;資產配置與持股比例,隨時彈性成爲了投資人今年的課題。
六、市場狂歡中遇上地緣政治的陰影
就在投資人逐漸適應這場以「信念」驅動的多頭行情時,10月10日的突發消息,爲整個市場蒙上新一層不確定性。
中國宣佈啓動新一輪稀土出口管制,對美、日、韓等主要科技國家實施相當嚴格的限額與審查制度,預定11月1日生效。
稀土,是AI晶片、電動車、感測器、光學鏡頭與軍工設備的關鍵原料,從 GPU、伺服器到電力變壓設備,幾乎無一能免。
美國總統川普隨即強硬回擊,宣佈若中方不撤回限制,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全面課徵100%關稅,並同步啓動關鍵軟體出口管制。
全球市場瞬間從「AI狂潮」轉爲「供應鏈恐慌」,科技股應聲重挫,臺積電ADR大跌6.41%,輝達股價下滑4.89%,富臺指數下挫5.53%。以週五富臺指收盤價2093.25點推算,週一(10/13)加權指數對應位置約落於25,400~25,500點區間。
而這場突如其來的震盪,也再次提醒市場:AI 不只是題材,更是一場全球權力結構的戰爭。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理性失效,AI狂潮創高後,稀土風暴重擊全球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