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組織警告:企業投資疲軟威脅到全球經濟增長 政策不確定性是主因
財聯社8月5日訊(編輯 牛佔林)經合組織(OECD)最新警告稱,疲弱的企業投資正威脅着全球經濟增長,在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中,企業資本支出仍未恢復到金融危機與新冠疫情前的歷史趨勢水平。
數據顯示,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淨投資佔GDP比重已由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2.5%下滑至1.6%,這相當於中等水平國家長期趨勢水平。除經濟基本面以外,疫情又對投資活動造成了進一步衝擊。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阿爾瓦羅·佩雷拉表示,如果企業對新項目和基礎設施的支出無法回升,各國“將無法維持增長”。
截至去年,在該機構追蹤的34個發達經濟體中,只有兩個經濟體的淨投資超過了金融危機前的趨勢水平——以色列和葡萄牙。只有六個國家的投資高於疫情前的趨勢,包括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亞。
根據經合組織的文件顯示,若延續金融危機前的趨勢,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投資水平本應更高,而當前實際水平比這一預期低20%,較疫情前的趨勢水平仍低6.7%。
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週因“特朗普貿易戰損害小於預期”而上調全球增長預測,但2025年3%的增速仍低於2024年的3.3%和疫情前3.7%的平均水平。
普遍的政策不確定性
Pereira指出,多重因素導致企業投資疲軟,但普遍的政策不確定性無疑是主因,企業接連遭遇衝擊,被迫擱置擴張計劃。特朗普政府混亂的關稅政策進一步加劇了企業觀望情緒,所有主要行業的企業投資均出現下滑。
“自金融危機以來,不確定性一直非常普遍,危機接踵而至,”Pereira強調,“若投資持續乏力,增長終將難以爲繼,這是至關重要的。”
經合組織研究發現,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每增加一個標準差,一年後企業投資增速將下降1個百分點。因企業擔憂全球需求、監管或貿易政策前景,對長期項目愈發謹慎。
儘管數字產業和知識密集型投資增長強勁,但未能抵消固定資產折舊加速和實體資產投資疲軟的影響,導致淨企業投資佔經濟比重持續萎縮。若當前高不確定性還延續,到2026年底實際投資可能再縮水1.4個百分點。
儘管金融危機後融資成本降低,但企業卻未開展“理應可行的邊際盈利投資”。多國企業反而提高股東分紅比例,超越危機前的趨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