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風格抄襲未侵害著作權 文化部:銷售恐踩紅線
國民黨日前發佈最新支持「核三延役」公投的CF,風格模仿美國動畫「南方四賤客」,在網上引發網友熱烈迴響。圖/取自國民黨CF
ChatGPT、Gemini、豆包等生成式AI正夯,不少民衆會利用生成式AI,把照片轉換爲吉卜力風格,但也引發「風格抄襲」質疑。根據剛出爐的文化藝術應用生成式AI指引,風格抄襲雖未侵害著作權,卻可能違反公平交易法或消保法。
文化部編纂的臺灣首部「文化藝術應用生成式AI指引」上月出爐。指引中提到,運用AI生成類似他人風格的作品,如果表達方式與原作仍有不同,不構成侵害著作權。以ChatGPT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爲例,新圖片並非模仿吉卜力畫作,並未侵害著作權。因爲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具體的「表達方式」,如畫作,而非保護畫作的畫風、風格。
不過文化部表示,這些二創、三創作品因風格類似,可能會導致觀衆誤解爲原作,對原創者造成負面評價與爭議,若進行銷售,便可能違反公平交易法或消費者保護法。因此,若真的要銷售,必須清楚標示原委、與大師創作做出區隔。
此外,近日網路流傳賴清德總統爲關稅議題指責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的影片,民進黨出面澄清爲AI造假。指引指出,雖然肖像和聲音並非著作權保護範圍,但已有司法判決被認定爲人格權的保護範圍,受害者可透過民法人格權規定主張損害賠償。
若是透過AI的深僞技術合成影片內容,如果將影片中之人以換臉技術處理,並在網路轉傳,已構成著作財產權中「重製」及「公開傳輸權」的侵害。被移植臉部影像的被害人,被置換的是個人容貌面部特徵涉及肖像權,亦可透過民法人格權規定主張損害賠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