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摧毀互聯網核心商業模式!新模式靠「穩定幣」?
AI幹掉互聯網?
最近,權威財經雜誌《經濟學人》的一篇題爲《AI正在吞噬互聯網》的文章,在科技圈和內容產業中激起了千層浪。
文章描繪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圖景:隨着用戶越來越多地向AI尋求直接答案,而非點擊鏈接,傳統網站的流量正在斷崖式下滑。
AI不僅改變了人們瀏覽網頁的習慣,更動搖了互聯網賴以生存的商業模式。這讓廣告商、媒體巨頭和個人博客作者都感受到了這場“流量寒冬”的刺骨涼意。
維繫了互聯網二十年繁榮的商業神話,被AI無情地打破。
這幅景象,很容易讓人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AI是“入侵者”,是那個破壞了互聯網田園牧歌的“野蠻人”。
然而,如果我們僅僅將這看作是AI對互聯網的攻擊,可能就站錯了角度。
我們過去近二十年所熟知的互聯網,通常被稱作Web2.0(互聯網2.0)。這是一個由用戶創造內容,平臺分發內容的輝煌時代,然而,支撐這一切繁榮的,是一個看似天經地義、實則暗藏脆弱的商業基石:內容免費,靠廣告賺錢。
AI吞噬互聯網——這場危機的本質,更像是AI這顆子彈,精準地擊中了Web2.0時代互聯網早已存在的“阿喀琉斯之踵”。
診斷:Web2.0真正的“原罪”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二十年前。當Web2.0的先驅們構建這個開放、互聯的世界時,他們面臨一個核心難題:如何爲內容定價和付費?
在那個帶寬不足、性能落後、支付技術遠不如今日便捷的年代,讓用戶爲每一次點擊、每一篇文章付費,幾乎是天方夜譚。
於是,一個天才的、卻也埋下隱患的模式誕生了——“流量-廣告”模式。
內容免費,平臺和創作者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再將這些注意力打包賣給廣告商來獲利。
在當時,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路徑,它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自由流動和互聯網的空前繁榮。
但我們必須看清楚,這個模式從誕生之日起,就帶來了一個“原罪”:它將“內容的價值”與“內容的報酬”分離開了。
一個創作者的收入,並不直接取決於其內容質量有多高,而是取決於它吸引流量的效率有多高。
這不可避免地催生了一個扭曲的“注意力經濟”:標題黨橫行、信息繭房加劇、SEO技巧壓倒了深度思考。
所有參與者,都進入了一場無休止的、追逐眼球的內卷式競賽。
這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病,Web2.0時代的互聯網在它的影響下,雖然看似繁華,實則根基不穩。
病發:AI如何讓“慢病”變成了“急診”
AI的出現,瞬間讓Web2.0的“慢性病”轉爲了“急性危機”。
AI做了一件極其簡單卻又極其顛覆的事情:它讓用戶繞過了“瀏覽”這個過程。
用戶向AI提問,AI在海量信息中進行學習和總結,然後直接給出“答案”。這對用戶來說,無疑是一種更高效、更便捷的體驗。
當AI可以直接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時,那個作爲中間環節的“網站”就被跳過了。
流量的瀑布被AI在中途截斷,建立在這條瀑布之上的所有水車(廣告位)自然就停止了轉動。
AI沒有惡意,它只是遵循了技術進步的鐵律——用更優的體驗取代次優的體驗。
所以說,AI並沒有吞噬互聯網,它只是恰好拿捏了Web2.0時代互聯網的“內在缺陷”。
於是,流量-廣告——這個互聯網的經典商業模式開始崩塌!
解藥:爲什麼Web3.0是必然方向
既然Web2.0的病根在於“內容價值”與“內容報酬”的分離,那麼真正的解藥,必然是讓二者重新合一。這恰恰是Web3.0(互聯網3.0)的基因裡,與生俱來的使命。
如果說Web2.0的HTTP協議是爲“信息”傳遞而生,那麼Web3.0的區塊鏈協議就是爲“價值”傳遞而生。
Web3.0讓我們可以像發送一封郵件一樣,輕鬆、安全、低成本地發送價值。
Web3.0的邏輯很簡單:誰貢獻,誰受益。用規則和共識,取代壟斷和霸權。
這次互聯網底層商業模式的進化,包含一系列優雅的精妙設計:
微支付 & 智能合約:爲價值精準“滴灌”,我們不再需要依賴笨重的廣告系統。當你的內容被AI引用,甚至被某個用戶點贊時,一個預先設定的“智能合約”可以自動觸發,一筆“微支付”將瞬間抵達你的數字錢包。它像一套精準的滴灌系統,將報酬直接給予每一個價值的創造者。
DID & 鏈上聲譽:在信息迷霧中“驗明正身”,在AI生成內容氾濫的未來,“信任”將成爲最稀缺的資源。而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 去中心化身份標識)使每個創作者都可以有一個歸自己所有的、無法被剝奪的數字身份。你的每一篇原創作品,每一次被引用,每一次獲得好評,都會像一枚枚勳章,記錄在你的鏈上聲"譽檔案裡。未來,AI模型爲了提升自己答案的質量,會更傾向於採信和引用那些高聲譽創作者的內容,併爲此支付溢價。這就在一片混沌中,建立起了新的價值標的。
DAO & 數據工會:讓個體重新掌握“權力”, 在Web2.0時代,面對平臺巨頭,個體永遠是弱勢的。但通過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創作者和用戶可以組成數字合作社,集體談判、共同決策、共享收益,從而改變不平等的分配格局。一個由創作者和讀者共同擁有的媒體平臺,它不再需要看廣告商的臉色,也不用擔心AI的“截胡”,因爲價值直接在社區內循環。
長久以來,關於Web3的應用構想,似乎總是隔着一層“監管不確定性”的迷霧。而今天,這層迷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散去。
Web3的一個“殺手級”應用——穩定幣,正在被中美納入監管。
近期,中國香港正在積極推進穩定幣的落地。與此同時,美國在穩定幣立法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天才”法案(GENIUS法案)已經得到總統簽署,正式成爲法律。
這表明穩定幣在法律上獲得了明確的地位,這將大大增強行業信心,降低合規風險,讓PayPal、Stripe甚至傳統的銀行巨頭們都能更放心地參與進來,推動穩定幣微支付成爲主流。
這意味着,Web3方案中最核心的環節——微支付和價值流轉,其合規的軌道正在被鋪設。監管的逐漸明朗,讓Web3從理論上的可能,向現實中的可行邁進了一大步。
當與法幣1:1錨定的、受監管的穩定幣,可以像信息一樣在鏈上絲滑流轉時,我們討論了許久的微支付就成了可以集成到每個網站的支付選項。
未來,價值的分配,可以自動、透明地執行,一個全新的、由真實價值驅動的應用生態,正在迎來它的“iPhone時刻”。
所以,互聯網並沒有被誰吞噬,我們看到的表象,實際上是AI引發的一次互聯網從2.0到3.0的進化。
AI以一種不容置疑的方式,推動舊範式的終結,從而爲新範式的崛起,掃清最後的障礙。
是時候擁抱這個更公平、更透明、更具活力的價值互聯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