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板材升級 臺系PCB廠受惠

AI伺服器硬體規格快速升級,市場點名利基型PCB廠如臺光電、欣興、健鼎等同步受惠。圖/本報資料照片

AI PCB趨勢重點

AI伺服器硬體規格快速升級,帶動高階PCB與CCL(銅箔基板)供應鏈進入緊俏週期,東南亞成爲PCB新產能佈局重鎮,但仍缺乏生產AI板材的實力,有效供給增加有限,反而強化臺廠PCB既有優勢,隨着多層板需求擴張與新平臺冷卻技術變化,市場點名利基型PCB廠如臺光電、欣興、健鼎等同步受惠。

業界人士指出,目前高階GPU伺服器仍以HDI板(高密度互連板)爲主流設計,預期至2026年,可能再度迴歸多層板架構,此轉變將大幅提升層數與材料需求,使多層板產能進一步吃緊。然而,主流ASIC伺服器亦正導入多晶片設計,每片主板晶片數將由兩顆擴增至四顆,等同於在相同效能需求下,所需主板片數隨之減少,對PCB與CCL的總用量,形成潛在壓力,若未來氣冷與液冷兩種主板設計並行,可望一定程度上緩和材料需求下滑的衝擊。

另一方面,市場關注高效能液冷主板何時正式放量。業界人士指出,第三季起,相關液冷版本主板可望開始出貨,雖然氣冷主板仍是今年主流選項,但整體供應鏈已同步爲2026年可能的散熱架構轉換預作準備,有望協助業者銜接下一代ASIC晶片推出前的設計過渡期,確保材料與製程平順銜接。

除主板外,供應鏈亦點出中介層板(midplane PCB)可能成爲PCB與CCL產業的新商機,該板材被設置於AI伺服器的運算與交換模組間,設計層數極高(逾60層),目前僅見於探針卡等低量產品,未來若要量產,勢必牽動大規模投資與產能轉型。隨着AI伺服器板材層數與散熱技術同步提升,材料規格也將走向高複雜度與高整合需求。

相較之下,ABF載板擴產則相對保守,主因T-Glass玻纖布供應尚存不確定性,部分二線廠甚至考慮退出相關市場,整體成長動能恐低於預期。

至於BT載板,近期報價上調主要反映金價上漲,對傳統打線接合(wire-bonding)應用影響較大,惟在高階FCCSP(覆晶封裝基板)應用中,使用比例仍相對有限,短期仍待觀察需求與報價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