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熱潮延燒 臺股登頂再創高點 樑彥平:宜防估值過高風險
AI概念股長期盤據臺股主流。中央社
輝達(NVIDIA)於GTC大會釋出「AI並非泡沫」的正面論述,加上川習會展現友好關係,市場情緒明顯轉趨樂觀,美股四大指數接連創下新高。臺股亦受AI題材激勵,資金明顯集中於高成長性的科技股與具備漲價轉機的族羣,推升加權指數再度登頂。
不過,臺股現階段已提前反映多項利多,包括美股強勢、中美貿易休戰、臺灣外貿數據亮眼,以及GDP上修等基本面支撐。同時,科技股估值持續上調至明後年展望,整體本益比已突破歷史區間上緣,顯示股價已不再便宜。在此背景下,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追高風險。
輝達於GTC大會再度定調:「AI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技術」。新一代平臺Blackwell與Rubin銷售數據亮眼,進一步印證AI算力需求的強勁動能。
回顧過去一年,AI概念股長期盤據臺股主流,凡是關鍵供應鏈個股財報優於預期,市場資金便積極涌入推升股價,「千金股」盛宴更屢創歷史新紀錄。法人報告頻頻上修獲利預估與目標價,使得股價漲勢顯得理直氣壯。
然而,近期盤面已出現AI族羣走勢分歧的現象,儘管利多消息不斷釋出,股價卻多呈現橫盤整理,若個股財報或展望不如預期,回測季線亦非罕見。因此,AI題材雖仍具長線潛力,但已不再是股價只漲不跌的萬靈丹。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偏鷹派的表態,打亂市場對資金寬鬆節奏的預期,加上美國就業市場下行風險逐步升溫,恐對消費動能構成壓力。關稅調整是否將有序傳導至通膨,亦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致使Fed將依據後續數據決定降息步伐,淡化12月持續降息預期,增添市場觀望氣氛。
在外部變數干擾下,臺股法人買盤明顯轉趨保守,指數走勢顯得步履蹣跚,市場擔憂AI資本支出能否轉化爲實質獲利,若美股AI科技巨頭財報優於預期,仍無法有效帶動臺股再創波段新高,則投資人宜審慎檢視持股結構,適時逢高調節並鎖定獲利。
因此,臺股未來走勢關鍵在於企業財報是否具備持續成長動能,並須觀察法人籌碼是否仍維持偏多操作,唯有基本面與資金面同步強化,方能支撐股價續航力,避免短線漲多回檔壓力。
投資人宜審慎評估持股估值是否合理,並警惕那些僅披着AI外衣、卻缺乏實質獲利支撐的「概念股」。畢竟,當題材熱度退潮,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個股,往往成爲資金撤離的首波箭靶,其潛藏修正風險不容忽視。
(作者是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