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與美團打響外賣補貼大戰,茶飲行業受益,關注供應鏈相關企業

日前,阿里與美團展開史上最大規模補貼對決:美團餐飲訂單量突破1億單,服務器因瞬時流量過載宕機;阿里系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麼推出“滿16減16”紅包,日訂單超8000萬單,非餐飲訂單佔比16%。

光大證券指出,茶飲因高頻消費、低客單價、標準化出餐等特性,成爲平臺補貼的核心品類,此次補貼大戰直接利好茶飲行業。此次外賣補貼大戰本質是平臺對即時零售入口的爭奪,外賣業務作爲高頻消費場景,已成爲平臺向電商、旅遊等高利潤業務導流的入口,短期虧損被視爲長期營銷投資。對茶飲行業的影響呈現三重分化:

1)頭部品牌受益,中小商家承壓:奈雪的茶通過補貼實現單日訂單激增,蜜雪冰城、庫迪咖啡等低價品牌憑藉極致性價比(如0.01元檸檬水)快速搶佔份額。

2)供應鏈效率成競爭核心:訂單峰值壓力暴露配送短板,部分用戶反映“2公里外賣耗時40分鐘”;而頭部品牌如喜茶、茶百道通過數字化供應鏈(如AI銷量預測、區塊鏈溯源)大幅降低損耗率,而中小品牌缺乏技術能力,加速行業出清。

3)長期加速行業整合與創新:補貼退潮後,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提升,倒逼茶飲品牌優化成本結構。現製茶飲連鎖化率已從2020年41.2%升至2023年60%,預計2024年達65%。同時,健康化與出海成新增長點,無糖茶飲增速顯著,海外門店年均增速超30%。

展望後市,近年來,新茶飲行業迅速崛起,成爲消費市場的熱門領域之一,新茶飲企業也陸續登陸資本市場。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達到3749.3億元。

落腳到A股市場,光大證券分析稱,“外賣大戰”爆發,茶飲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有望受益,包括:上游原料標準化(如茶葉、水果)及中游數字化企業,中游的健康化(無糖、植物基產品)、包裝環保化(可降解材料滲透率快速提升)相關企業,以及線上線下融合能力強的品牌商及服務商。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