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去張勇化:無招回歸釘釘,不窮去哪兒

日前,有消息稱阿里巴巴(09988,以下簡稱“阿里”)內部確認了一則關鍵人事變動。

據內部人士透露,阿里副總裁、前釘釘CEO葉軍(花名“不窮”)已經走完了離職的審批流程,但是last day還未到。葉軍即將結束其在阿里近20年的職業生涯。

這一離職事件並非孤立,而是阿里“AI驅動”戰略加速推進的縮影。葉軍也是繼阿里原董事局主席及CEO張勇(花名“逍遙子”)2024年去職、阿里戰略投資部原負責人胡曉2024年9月離職後的又一例阿里高層人事變動。

雲釘一體未達預期

2007年從四川大學博士畢業後,葉軍加入阿里,歷任阿里軟件、跨境電商、企業智能等多個部門負責人。葉軍於2021年接任釘釘CEO時,彼時,恰值逍遙子力推“雲釘一體化”、釘釘創始人陳航(花名“無招”)離職創業的動盪期。

作爲無招之後的釘釘第二任掌舵者,葉軍深入貫徹“雲釘一體”戰略,將釘釘與阿里雲深度融合,定位爲“企業級應用開發平臺”。這一策略的核心是向下連接雲計算基礎設施、向上對接企業關鍵應用,旨在通過整合資源提升釘釘的市場競爭力。

葉軍組建了專門的政企服務團隊,例如疫情期間,全國第一張健康碼在杭州誕生,即是葉軍帶隊研發。同時,葉軍推動釘釘從免費工具轉向商業化運營,重點服務大客戶市場。他也帶領團隊先後打造出“浙政釘”“浙裡辦”等產品,還成功切入金融、製造業等領域。

截至2023年底,釘釘註冊用戶達7億人,其中付費DAU(日活躍用戶)約2800萬,付費企業數量超過12萬家。釘釘2024秋季釘峰會披露,其2025財年上半年年度經常性收入(ARR)達2億美元(約合14.2億元人民幣)。這一成績得益於葉軍將核心指標從日活用戶轉向財務表現,體現了其“從1到100”的精細化運營能力。

然而,葉軍的戰略成果未能完全契合阿里的新方向。

2023年9月,阿里CEO吳泳銘提出“用戶爲先、AI驅動”戰略,阿里加大AI基礎設施佈局;吳泳銘將釘釘與夸克、1688、閒魚列爲四大戰略級創新業務"阿里四小龍",釘釘被明確爲“阿里最重要的To B領域AI應用”。

在外部,藉助產品的AI化,字節跳動旗下協同辦公軟件飛書,快速迫近同釘釘的距離。

但葉軍時期,釘釘在AI原生應用開發上進展緩慢。釘釘雖在大客戶服務和商業化上成績斐然,卻未能在AI領域實現“從0到1”的突破。例如,釘釘的AI功能主要依賴外部模型接入,缺乏自主創新;與飛書等競品相比,在智能協作場景上相對落後。

2025年3月31日,阿里宣佈收購無招的創業公司“兩氫一氧”,並迎回這位“釘釘之父”出任CEO,葉軍則被調回集團“另有任用”。而吳泳銘“召回”無招的核心意圖之一,即是實現釘釘AI化、探索AI技術與辦公場景的深度融合,並使釘釘承擔起阿里AI To B的“入口”重任。

產品AI化非所長

葉軍的離職,源於多重結構性因素。

首先,阿里戰略優先級重構。如上所述,吳泳銘上任後,將釘釘列爲阿里四大戰略級創新業務之一,要求其快速切入AI賽道。但葉軍的商業化路線“雲釘一體”戰略雖提升了收入,卻未能解決根本矛盾。阿里雲與釘釘的銷售協同效率低下,阿里雲增速在2022年降至個位數,導致集團於2023年終止該戰略。

與此同時,在與飛書的競爭中,釘釘的多個大客戶已經逐漸流向了飛書,除了一開始的小鵬汽車(09868)棄“釘”用“書”外,後續的多個大客戶流失速度只增不減。

其次,無招作爲產品型創始人,曾從0到1打造釘釘,其顛覆式創新風格更契合AI探索;而葉軍作爲運營專家,精於優化現有體系。吳泳銘當下的用人策略也傾向於技術背景高管,如夸克CEO吳嘉等“從0到1”的開拓者。

葉軍離開釘釘影響深遠,首當其衝的是釘釘的戰略重心遷移。

葉軍任內計劃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但AI投入週期長、回報慢,若過度追求技術突破,可能衝擊短期收入。對阿里來說,產品的盈虧在短期內可能沒有那麼重要,畢竟淘寶、支付寶等產品等了近10年纔開始慢慢盈利。但對葉軍來說,意味着原有的計劃在卸任後被推翻重來,全權交由無招定奪。

行業洗牌與高管出新

無招回歸後,釘釘加速AI與工作流的深度融合,例如開發AI原生協作功能。但這可能削弱葉軍時期建立的大客戶服務體系,資源將從政企合作轉向技術研發。釘釘商業化與創新的平衡難題也隨之浮現。隨着無招重新上任,釘釘內部也開始釋放出一系列"收緊信號",例如嚴抓考勤、拉長工時、壓實執行力等等新政策,一些具體的措施包括python考試、統計代碼量、緊急開發agent上線、拉新並轉化競品客戶等。

行業競爭也加劇了這一挑戰。飛書已在AI協作功能上佈局深遠。在7月9日的2025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除了更新了一系列AI新產品,飛書還首次構建併發布了AI產品成熟度的評估模型,率先將AI應用成熟度分爲四個等級。在辦公軟件AI化的進程上,飛書只差喊出“無招,請接招”了。除此之外,華爲雲、企業微信等對手也在蠶食市場。

無招在三進釘釘之後,已經率領團隊作出了迴應。在飛書發佈會之前,就搶先發布“AI表格”,打響釘釘加速AI戰略的第一槍。

阿里6月26日發佈2025財年財報,其合夥人名單進一步精簡,較上年縮減9人,戴珊、彭蕾、俞永福、張勇等元老退出,逐漸向新人、新戰略傾斜。吳泳銘已完全贏得阿里創始人馬雲認可。

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7月,張勇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CEO,吳泳銘接棒。同年9月,張勇再度卸任阿里雲董事長和CEO,之後張勇在阿里的職務只有阿里合夥人一職。張勇等9位元老從阿里合夥人退出,意味着張勇治下的阿里時代徹底終結。而葉軍與張勇私交甚篤;張勇的離去、釘釘職權的調整,深耕阿里近20年的“不窮”,面臨阿里職業生涯的“山窮水盡”。

截至發稿,阿里未就葉軍的去職問詢迴應《財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