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會議記錄曝光!堰塞湖僅用沙包堵 光復鄉長喊「最怕潰堤」…一語成讖

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堤,洪水泥沙衝進光復市區釀嚴重災情。 記者劉學聖/攝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日前因溢流與潰堤引發嚴重災情,中央政府防災應變政策再度受到質疑。媒體人朱凱翔昨(1)日於「不演了新聞臺」《吃飽來打臉》節目中公開花蓮縣政府近日找到的會議記錄,內容顯示,早在8月11日下午2點30分,縣府秘書長曾召開楊柳颱風的應變會議,與會者包括中央農業部、經濟部官員及地方鄉村長,共同商議馬太鞍溪堰塞湖的風險。內容顯示,光復鄉長林清水當時早已明確指出「潰堤纔是最大風險」的警告,卻未獲中央正視。

會議記錄顯示,當時馬太鞍溪堰塞湖水量約2,000多萬立方米,若累積至6,000萬立方米以上,加上臺風風雨壓力,恐引發潰壩。光復鄉長直言,潰堤可能造成「山洪爆發」,水流高達4公尺,屆時包括下游光復鄉及萬榮鄉房舍將首當其衝,一旦發生災情,可能連居住地方都沒有,甚至需要安置居民。

會中也記錄地方面臨的困境,光復鄉鄉長表示,預估需撤離600多人,「責任重大。該鄉可能需要提早撤離,不能等到警報發佈。」但臨時收容場所僅能容納330人,名冊資料也未完整,防災準備明顯不足。鄉長強調,僅憑沙包加固無法有效防止潰堤,呼籲中央加強措施。

當時縣府也要求光復鄉公所需在12日中午提出完整的疏散計劃。而警察局代表擔心光復鄉公所還未對這600多人進行充分的撤離說明,一旦下達撤離命令,可能引起恐慌;縣府則要求林業署12日上午儘快到光復鄉做說明會。

然而朱凱翔指出,中央當時仍以「晴天溢流」爲主要評估方向,未將潰堤列爲首要風險,判斷輕描淡寫,令人不解。最終堰塞湖水量甚至暴增至9,000萬立方米,遠超初期警戒值。

他批評,中央不僅未正視地方憂慮,還在事後塑造地方官員「搞不清楚狀況」的形象,形同掩耳盜鈴。他強調,鄉長的發言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基於專業判斷與實際觀察。

節目來賓、國民黨立委葉元之則表示,中央在防護、撤離與協調上皆顯示嚴重不足,未展現應有效率。強調「即便撤離屬於地方權責,但量能不足時,中央應立即接手」,呼籲中央政府應正視地方聲音,檢討防災決策流程。

光復鄉長林清水早在8月11日的會議中已明確指出,「潰堤纔是最大風險」,卻未獲中央正視。記者王思慧/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