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股匯震盪 外資淨匯出機率大增
臺股雖出現震盪走勢,但全月仍上漲並守穩在24,000關卡之上,月線連四紅。但觀察外資對臺股卻出現賣超。據證交所統計,8月外資及陸資(不含外資自營商)8月對臺股賣超約629億元,顯見外資隨着新臺幣走貶而趨保守,並順勢逢高獲利了結。
觀察近六年的8月表現,外資淨匯出機率偏高。2020年淨匯出約40億美元、2022年淨匯出約55億美元、2023年更淨匯出逾58億美元,今年情況因新臺幣強升顯得特別,外資除3月、4月淨匯出,其餘五個月都是淨匯入,前七月已淨匯入逾247億美元。但法人認爲,由於8月新臺幣轉弱,有可能讓拉高淨匯出的機會。
8月外資是股市的主要賣方,背後原因包括新臺幣走弱、美元走強,資金迴流美國更具吸引力等,加上臺股自5月至8月漲幅逾四成,調節持股實屬正常,與此同時,外資期貨空單部位大幅減少,也顯示8月外資賣超屬「調整性」動作,不代表對市場看法偏空。
據Cmoney統計,外資8月賣超主要來自「半導體、電腦及周邊設備股」,一方面受8月27日輝達財報公佈後,資料中心成長前景不若市場預期影響,另一方面是上述兩大類股股價先前衝高,估值相對較高,預料短期有待市場進行估值「適度修正」後,股價纔有表現機會。
另外,全球AI需求熾熱,對臺股推動力不容忽視,8月臺股資金轉進中小型股,也吸引外資轉向加碼「其他電子股、電子零組件股」,成爲外資買超最多的前兩大族羣。法人認爲,市場仍看好AI帶動伺服器規格升級潮,有助於散熱、網通PCB、電源供應器、銅箔基板等,具備規格升級顯著的次族羣,吸引法人買盤佈局,9月蘋果新機上市的題材外,宏達電AI眼鏡也將於9月1日正式開賣,電子利基題材股、電子零組件股,都可望成爲資金聚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