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免巴氏量表將上路 失智家庭憂被排擠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修正《就業服務法》,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即可聘外籍看護,預計8月1日上路。(示意圖/王家瑜攝)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修正《就業服務法》,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即可聘外籍看護,預計本週上路。臺灣失智症協會對此表示高度關切,失智家庭在聘僱外籍看護時本就處於弱勢,憂心新制將導致嚴重的「照顧排擠效應」。
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家庭因爲照顧需求的特殊性,例如失智者常伴隨認知功能退化、精神行爲症狀,以及有許多居家、行動安全風險,需要長時間安全看視,不只是重症,輕中度家庭聘僱外籍看護的需求也很高。
根據失智症協會統計,約四分之一的輕中度失智個案已聘有外籍看護,反映出即使在病程初期,家庭也常面臨無法自行負荷的照護壓力。失智家庭在聘僱外籍看護時本就處於弱勢,照顧上須頻繁嘗試、重複溝通。此外,行動能力好有自主性、有精神症狀與行爲障礙(BPSD)、重度失能需要高度體力照顧以及體力好睡眠短淺的年輕型失智者,通常被認定爲困難照顧。
看護頻繁更換是許多失智家庭的樣貌,也進一步加劇家庭壓力。協助失智者適應照顧人力要花許多心力,許多的家庭都爲了留住看護而只能不斷加薪,新制即將上路,已有失智者家屬被仲介不斷預告:「不能期待有所選擇,失智者不好照顧,是被選擇的角色。」
失智症協會憂心,一旦政策開放健康或僅輕度衰弱的長者申請外籍看護,勢必使得外籍看護人力被優先吸引至照顧相對輕鬆的案件,這對失智症、重度障礙、罕病等高需求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失智症協會呼籲,應儘速建立明確的保障機制,並確實監督與落實,確保照顧資源能合理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被市場機制排擠。失智者的照顧需求必須被看見、被重視,不只是重症,從輕度開始,失智家庭面對的挑戰是真實而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