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定分止爭!浙江杭州新灣三維調解法破解意外事件善後困局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施佳瑩 陳佳麗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新灣街道某建築工地發生一起意外事件,木工鄭某在作業時突發身體不適,倒地不起,後經送醫搶救無效不幸離世。事發後次日,死者家屬與工程承建企業就善後補償事宜產生嚴重分歧,雙方共同向新灣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司法所申請調解介入。

新灣街道調委會與司法所立即啓動“三源共治”聯動機制,組建由調解專家、法律顧問組成的專項工作組。司法所長潘宏峰與調解員趙君明創新採用“三維調解工作法”:在法理維度,嚴格依據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相關規定,結合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搭建專業法律框架;在情理維度,通過“情緒溫度計”評估法動態監測雙方心理預期,運用“同理心溝通術”疏導家屬情緒;在事理維度,引入第三方勞動保障專家,參照行業通行標準建立補償測算模型。經過連續72小時多輪磋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次性人道主義補償協議,實現案結事了。

調解過程中,工作組發現涉事企業在勞動保障方面存在制度性缺失。新灣司法所隨即啓動“調解+治理”銜接機制,向建設主管部門發出勞動保障合規建議,推動建立建築行業“開工雙查”制度(即安全生產審查與勞動保障審查同步實施),並建立建築行業勞動保障專項普法長效機制。

該糾紛的快速圓滿解決,充分彰顯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的實踐成效。調解團隊通過構建“法律框架+專業測算+心理疏導”三維調解體系,實現了羣衆權益保障與營商秩序維護“雙贏”,爲化解突發性意外事件善後糾紛提供了可複製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