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戶外勞動者的“關鍵小事”今年這樣辦

來源:中工網

杭州市西湖區雲州國際工會驛站旁的“小哥食堂”,是周邊外賣小哥每天午休時的好去處。這裡,僅需10元便能吃飽、吃好,成爲外賣小哥的“第二個家”。

這樣的暖心驛站,浙江全省已有1.2萬家。在剛剛結束的浙江省兩會上,“改造提升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1500家以上,其中24小時不打烊站點80個”作爲便民服務方面的重要內容,列入2025年十方面民生實事。

今年怎麼建?日前召開的2025年全省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推進會給出了清晰的任務規劃與行動路線圖。會上明確:今年改造提升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1500家以上,其中24小時不打烊站點80個,開展各類服務活動10000場次以上。

改造提升站點數量 較去年增幅50%

去年,在浙江省總工會牽頭下,高質量完成了“實施戶外勞動者暖心服務行動,2024年改造提升服務站點1000家以上”的目標任務。今年計劃改造提升服務站點1500家以上,相比去年的1000家目標,增幅達50%。

會上明確,數量增加,工作擴面,但改造提升標準不能降低,服務質效更是來不得半點“折扣”。針對前期調研中發現的站點建設上仍存在選址佈局不均衡問題,今年將堅持剛需導向、交通便利、空間適配等原則進行站點的改造提升。如,選址儘量考慮臨街、廣場及公共交通站點,原則上安排在一樓、底層,方便戶外勞動者便捷抵達和非機動車停放;優先選擇大型商場(超市)、24小時營業網點、公共交通開展共建共享。

站點不是一建了之。省總工會將對各縣(市、區)使用率低、服務效果差、羣衆評價一般的站點及時進行整改或撤銷,對戶外勞動者需求集中、服務效果好的站點進行擴容或升級,破解站點“冷熱不均”的問題。

不打烊站點精準迴應需求

“深夜跑單單價會高一點,交通狀況也比白天好很多。”美團外賣騎手王金鳳從事外賣騎手行業五年。在她看來,深夜送餐什麼都好,就是深夜很難找到可以休息等單的場所。

“改造提升24小時不打烊站點80個”是今年新提出的目標任務,這一舉措精準迴應了戶外勞動者的需求,既是工作重點也是工作難點。會上明確,省總工會將牽頭並與各部門協同聯動,積極探索不打烊站點建設新模式。圍繞主要城區核心商圈打造智能化24小時服務站點,依託高鐵站、機場等主要交通樞紐站、24小時便利店、加油站等區域打造便民24小時休息驛站,有力有效推進“不打烊”站點建設。具體到實現手段,就是通過數智技術手段,打造無人值守智能化驛站,讓戶外勞動者“刷臉”或掃碼即可進站,實現開放“不打烊”、服務“不斷電”。

開展各類服務活動10000場次以上

“我工餘最喜歡的就是參加工會在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舉辦的各式公益課。”餓了麼配送員司永平告訴記者,他來自甘肅,在海寧沒什麼朋友,平時下班回家就是刷手機。“是這些有趣的課程把我從手機前拉回了現實,特別是歌唱和手機視頻製作兩類課對我影響特別大。我不僅開啓了直播創收,還有幸參加了海寧蛇年全民春晚,海寧已經成爲了我第二個故鄉。”

在今年初面向全省戶外勞動者的3.2萬份在線調查問卷中,對站點服務滿意率達到92.51%。

如何更好地把“民生小站”打造成“貼心港灣”,讓滿意率衝上100%?“多功能”服務是關鍵。近年來,我省新業態經濟發展迅速,快遞員、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環衛工人、交警協警、城管執法等共同組成了我省龐大的戶外勞動者羣體。他們所處行業不同、需求不同。爲滿足他們多樣化需求,會上提出,針對藍領公寓特點,建設集“住、食、健、樂、學”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空間;在高速服務區、加油站、物流園區等,打造集停車、休息、淋浴、洗衣等於一體的“司機之家”;針對網約(出租)車司機,可在專用停車場、充電站等地建設服務站點,實現休息、充電、就餐等服務就近就便。同時,落實全總提出的服務功能“15項+”和“愛心互獻”新要求,在具備條件的站點要增加優惠餐、電動車充換電等服務。

同時,爲進一步建好管好用好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今年省財政安排暖心服務資金600萬元,省總工會自籌經費3000萬元,專項用於站點建設、運維及開展暖心服務活動。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 金鈞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