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億債務壓頂,遠洋集團再賣北京核心資產
遠洋集團的“自救清單”上又添新項目。
近日,遠洋集團宣佈以約3.22億元出售遠洋國際中心二期項目所屬公司23%股權。
這家昔日的“紅籌房企”,流動性危機爆發前後,開啓了“賣賣賣”的自救模式,先後出售了成都太古裡、頤堤港二期等優質資產。
不過,遠洋集團的“化債”也並非毫無進展,高達63.15億美元的境外債重組已於3月生效,清盤呈請也被撤銷。這看似給遠洋集團帶來一絲喘息之機,但現實遠比想象中殘酷。2025年,遠洋集團仍需面對635.76億元的債務“大山”,短期償債壓力依然不減。
繼續“賣賣賣”,出售北京東四環優質資產
在自救這條路上,遠洋集團仍在積極行動,且態度堅決。
近日,遠洋集團公告披露,出售聯營公司北京盛永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盛永置業”)23%股權,買方爲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日照鋼鐵”)。交易完成後,遠洋集團將保留12%的股份,而日照鋼鐵的持股比例將增至88%。而在此之前,雙方分別持有盛永置業35%及65%權益。
據瞭解,這筆交易代價約爲3.22億元,遠洋集團所得款項淨額約爲8690萬元,擬用於維持集團的基本營運資金。而這筆交易也爲遠洋集團預期取得收益約2610萬元。
資料顯示,盛永置業主要從事投資物業開發,旗下主要資產是遠洋國際中心二期,由兩座國際甲級寫字樓及一座購物中心組成,位於北京朝陽慈雲寺橋東北角。
從位置以及盈利來看,這處物業是妥妥的優質資產。2023年、2024年,盛永置業的稅後淨利潤分別約爲3791.9萬元、3665.2萬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綜合資產淨值約爲5.378億元。
爲了回籠資金,遠洋集團下了狠心,優質資產接連出售。
去年6月7日,遠洋集團公告稱,中國人壽保險及太古地產有條件同意收購目標公司合計64.79%的股權以及相關債權,總代價約40億元。目標公司主要從事物業發展,主要負責頤堤港二期項目的開發與運營。頤堤港二期位於商業氛圍濃厚的北京市大望京商圈,擬開發爲旗艦級商業綜合大廈。出售事項交割後,遠洋集團將不再擁有目標公司任何權益。
時間再撥回到2022年底,遠洋集團還出售了成都太古裡項目50%股權,合作方太古地產接盤。太古裡是成都市的地標建築、網紅打卡地,同時也是太古地產在國內的第二個“太古裡”項目,保持着較高的出租率,“吸金”能力也是一流。
同一年,遠洋集團還向中國人壽出售北京頤堤港一期項目公司股權、出售位於北京市豐臺區麗澤商務區的北京銳中心項目出售了北京中國人壽金融中心10%股權等等。
但是這些動作,未能阻止遠洋集團2023年8月份在公開市場“出險”。2024年7月份,遠洋集團公佈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2025年3月27日,遠洋集團公告稱,根據英國重組計劃第6.5條及香港協議安排第6.5條,宣佈各項重組條件均已獲達成,而重組生效日期已於2025年3月27日落實。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高等法院已於3月17日頒令撤銷對於遠洋集團的清盤呈請。
償債壓力未減,2025年635億短債將到期
雖然境外債務重組已經“靴子落地”,但“生死考驗”仍在繼續。出售資產背後,其實是遠洋集團面臨2025年的償債壓力。
遠洋集團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遠洋集團的借款總額約爲960.1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借款爲635.76億元,佔比66%。而在現金方面,遠洋集團現金資源總額(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受限制銀行存款)共計48.28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約19.1億元;流動比率低至0.90倍。
一年內到期借款佔比66%,意味着遠洋集團需在2025年集中償還近2/3的借款,可同期現金及等價物遠遠不夠“填坑”。而且,遠洋集團2024年的協議銷售總額已降至351.60億元。現金有限,自身造血能力又不足,融資還處處受限,遠洋集團短期償債壓力巨大。
635.76億元的短期債務,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高懸在遠洋集團頭頂。更令人吃驚的是,其2024年的淨借貸比率飆升至42020%(2023年爲438%)。
遠洋集團解釋稱,淨借貸比率顯著上升主要是由於2024年遠洋集團錄得虧損導致權益總額下降較大。
業績報告顯示,2024年,遠洋集團營業額爲236.41億元,同比下降49%;毛虧爲3.98億元,毛虧率爲2%;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爲186.24億元,虧損同比減少12%;每股基本及攤銷虧損爲2.445元。
對於虧損,遠洋集團稱,主要歸因於2024年度中國的整體房地產市場仍然處於深度調整,導致行業毛利率下降,以及公司對物業項目計提減值撥備。此外,出售物業項目確認虧損。
在計提減值撥備方面,數據顯示,2024年,遠洋集團錄得預期信貸虧損模式下的減值損失淨額76.99億元,該費用主要爲年內集團對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計提的預期信貸虧損撥備及對財務擔保撥備。
據市場消息顯示,遠洋集團境內債務的重組已經進展到與債權人進行初步溝通的階段,並計劃在2025年8月下旬之前推出整體重組方案,重組範圍至少涵蓋7只公司債,本金約130億元。
遠洋集團能否在這場債務風暴中成功“突圍”,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段文平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