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以下孩童「每日看螢幕逾1小時」過動風險增 1情形傷害最大

有國外研究指出,5歲以下孩童每日使用螢幕超過1個小時,過動、焦慮或攻擊行爲風險越高。(示意圖/photoAC)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不只大人愛用3C產品,也出現一些家長會用「3C育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給小孩使用手機或平板看影片。小朋友長期使用3C產品不僅對視力造成影響,臺大醫院前兒科醫師蒼藍鴿(吳其穎)指出,5歲以下孩童每天使用螢幕超過1個小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過動風險增加;而家長不在、無人陪伴看卡通的情形,對兒童發展傷害最大。

知名YouTuber蒼藍鴿也是臺大醫院前兒科醫師,4日透過臉書粉絲專頁「蒼藍鴿的醫學天地」發文分享,美國一篇2025年最新系統性回顧(PMID: 40055171),針對5歲以下孩童螢幕使用時間的情緒發展影響之系統性回顧分析,證實使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孩童情緒出問題。

內容提及,5歲以下孩童每天看着螢幕超過1個小時,情緒與社交發展風險顯著上升,其中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情緒不穩、焦慮、攻擊行爲、退縮、社交困難等。特別是孩童使用螢幕時,是「無人陪伴觀看卡通」的情形,對他們情緒與語言發展傷害最大。

美國小兒科學會對此建議家長,不要讓2歲以下孩童使用螢幕;2歲至5歲孩童每天使用螢幕不超過1個小時,且身邊需要有大人陪同,因爲孩童的大腦正在發育,家長幫忙守住界線外,陪他們一起看、一起玩,比如親子共玩教育遊戲的互動式體驗螢幕活動,可能會有正面影響。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