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超過1小時」中風風險增23% 研究揭最佳時間

許多人都有午睡的習慣,認爲具恢復活力的效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許多人都有午睡的習慣,認爲具恢復活力的效果。然而,一項研究指出,午睡經常睡至少1小時的人,可能會讓中風風險增加達23%。而控制在30~40分鐘的短暫午睡,會是最佳的選擇。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上海復旦大學營養研究院的研究表明,30~40分鐘的短暫午睡,有助於提升專注力,但超過60分鐘,則可能會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甚至早死風險。

該研究團隊分析了9萬多名50歲以上人羣的睡眠模式,以及中風風險數據。結果發現,經常在午餐時間小睡至少1小時的人,中風風險增加了23%。

此外,一項發表在醫學期刊《睡眠醫學》(Sleep Medicine)的最新研究顯示,那些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人,罹患中風風險最高。

研究人員認爲,長期不健康的睡眠習慣恐導致腦部供血血管發炎,進而增加血栓形成風險。並提及,白天午睡在全球各地都很常見,但從研究結果來看,當人們試圖利用長時間午睡來彌補夜晚較短睡眠時,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曾分享,依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顯示,午睡和大腦衰老之間,可能存在一種雙向的關係。當一個人午睡太多時,1年後的失智風險會增加;而罹患失智症的患者,1年後的午睡時間也會延長。

黃軒表示,該研究追蹤了1401名年長者,長達14年的時間,結果發現,午睡時間1天超過1小時,失智風險增加1.4倍;而午睡頻率1天超過1次以上,失智風險增加40%。

至於該怎麼午睡才健康?黃軒提供3點建議,首先是午睡長度不宜過長,研究建議最好控制在30~60分鐘,可避免睡眠慣性,也就是醒來後反而感到更疲倦的狀態;其次,午睡時間點也很重要,應選在下午1~3點,纔不會影響夜晚睡眠;最後,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有助於放鬆並提高午睡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