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進口軍購狂降64% 陸兩大技術獲突破
中航工業展區2024年11月12日在第15屆廣東珠海航展中展示的殲-35等戰機模型。(新華社)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0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方自主研發的技術正多方取代進口高科技武器。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0日報導,報告中說,近5年來,隨着國產技術取代愈來愈多海外軍購,2020-24年間,中國的武器進口減少了64%,也就是近2/3。報告說,這變化是由中方國內武器工業成長所致,本土設計和生產的系統正取代以往主要從俄羅斯採購的裝備,而這趨勢很可能會持續。
SIPRI武器轉讓計劃資深研究員魏士曼(Siemon Wezeman)說,中國耗費30年,逐步以本土開發的技術取代進口的高科技武器。「近5年中,他們仍從俄羅斯進口的最大項目基本上是兩樣東西,那就是直升機和發動機——要是沒有相關背景,這些其實是極難生產的,而這正是中國獲得突破的地方,」他說,「[如今]中國爲戰機、運輸機和艦船自制發動機。直升機也是如此,中國已經開發出完全自主的直升機,並正逐步淘汰從俄羅斯進口,還有歐洲設計的直升機。」
而中國的進口減少,導致亞洲和大洋洲國家的武器總交付量整體減少了21%。當地在全球武器進口中的佔有率,也從2015-19年的41%下降到33%。特別是東亞地區的武器進口減少了22%,這不僅是因爲中方需求下降,還因爲臺灣和韓國的採購分別減少了27%和24%。
另一方面,報告說,日本是相關區域唯一增加進口武器的國家,增幅達93%。而中國也自1990-94年以來,首次跌出十大武器進口國之列,至於亞洲和大洋洲地區的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澳洲等4國,則躋身世界最大武器接收國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