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起飛重量最大民用水陸兩棲飛機AG600: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5日電 (記者 阮煜琳)“AG600飛機確實經過很長時間努力,咱們國家有這樣一型飛機取證了,是一個重大的科技突破。實際上,作爲全球最大起飛重量水陸兩棲的應急救援飛機,這是一個重大成果,它的研製過程極具創新性,也是非常艱難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強度所所長王彬文日前對記者說。
4月20日,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鯤龍”在北京獲頒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標誌着全球起飛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陸兩棲飛機通過了嚴格測試和驗證,研製取得圓滿成功,獲得市場“准入證”。
2009年,AG600“鯤龍”立項。歷經多年的艱苦研發,AG600填補了中國特種大飛機領域的空白,同時完成了從機身到機翼,從航電系統到動力裝置均由國內自主研發製造的突破。
2017年12月24日,AG600飛機在珠海實現陸上首飛,邁出國產大飛機“水陸兩棲”的第一步。2018年10月20日,AG600“鯤龍”在湖北荊門完成水上首飛;2020年7月26日,於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2023年6月,具備執行滅火任務能力。2024年7月,獲得首個型號檢查覈準書。2025年2月,全面完成審定試飛。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強度所,是中國唯一的飛機強度研究、驗證與鑑定中心。AG600飛機圓滿取得型號合格證,不僅是審定歷程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大型特種飛機邁向歷史新紀元的重要時刻。王彬文坦言,強度所承擔了AG600飛機多項關鍵技術研究和驗證試驗任務,貫穿該型機的整個研製週期。
強度所通過課題研究,編制了多個強度設計手冊和指南,開展了大批技術攻關項目,取得了水陸特殊服役工況複雜載荷分析技術、跨層級多參量全機結構優化設計與分析技術、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全機強度試驗技術的進步與突破等。
王彬文說,在這個過程中,強度所做了幾方面的工作,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作爲強度工具的提供者,要做大量的強度校覈和結構優化。
“飛機設計出來之後,首先得算算它是不是滿足要求,與預期的重量相比,如果超重了,要採用尺寸優化、拓撲優化等一些優化手段使它減重,而且在重量降下來後還要能滿足強度要求”,王彬文說。
同時,要進行一系列的“積木式”試驗。王彬文說,該試驗通過之後可以首飛,然後可以進行高載的試飛,鑑定其性能,而且這一系列的試驗必須按照試航規章的要求,適航當局要現場目擊和認可,然後才能進行下一步。
AG600飛機的成功研製,是新型舉國體制下的“大協作”“大攻堅”,國內22個省級行政區、296家企事業單位、16所高校組建聯合研製團隊,創新形成了中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核心技術體系,構建了“小核心、大協作”的研製模式,建立了大型水陸兩棲飛機設計、生產製造、系統配套、試驗試飛、保障服務體系,使中國具備了自主研發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技術和工業能力,實現了中國民機產業發展在大型特種用途飛機領域歷史性跨越。
據悉,“鯤龍”AG600後續還需取得生產許可證和單機適航證,並完成用戶培訓等保障工作,確保航空器安全運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