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金融數據出爐,體現“適度寬鬆”

中國人民銀行5月14日發佈數據顯示,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7%,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增速均較上月明顯加快;4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長7.2%,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超過8%。

業內專家表示,4月的金融總量數據增長既“穩”又“實”,體現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從前4個月金融總量數據看,社會融資規模、M2、人民幣貸款增速持續高於名義GDP增速,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力度仍然較大。

數據速覽:

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5.17萬億元,同比增長8%

前四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06萬億元

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424萬億元,同比增長8.7%

前四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6.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61萬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有支撐

數據顯示,2025年前四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6.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61萬億元;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424萬億元,同比增長8.7%。

“今年財政支持力度大、發債節奏快,支持擴內需、寬信用,對社會融資規模形成有力支撐。”業內專家分析,今年財政預算赤字率提高至4%左右,計劃新增政府債券近12萬億元。發行節奏上,年初以來國債、專項債發行進度也明顯快於往年。

近期財政部還啓動了支持“兩新”“兩重”的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相關工作,預計後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仍會保持較快速度,促進拉動需求,提振社會信心,對社會融資規模形成有力支撐。

M2方面,4月末,M2餘額325.17萬億元,同比增長8%。在上年低基數效應作用下,今年4月末M2同比增速出現提升。

一方面,去年同期金融數據“擠水分”較爲明顯。今年4月貨幣信貸整體保持平穩較好增長勢頭,去年同期的低基數,在餘額增速的計算上會拉高目前的數據。隨着低基數效應的遞減,未來M2同比增速會恢復到今年前幾個月的正常增長水平。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債券市場雙向波動,沒有出現去年的單邊上漲態勢,存款也未出現去年的大量“搬家”情況,統計數據上表現爲同比少減情形,對M2同比增速形成一種正向上拉作用。

“長期看,M2同比增速宜作爲觀測性指標。”業內專家表示,將M2同比增速作爲貨幣政策的觀測性指標,有其內在合理性,隨着金融深化和經濟結構轉型,市場研究表明貨幣總量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在減弱,主要發達經濟體也都經歷過逐步淡化並放棄盯住總量指標的過程。

信貸增速保持較高水平

數據顯示,前四個月,人民幣貸款增長10.06萬億元;4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65.7萬億元,同比增長7.2%。

“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信貸增速保持較高水平。4月末,人民幣貸款增速仍明顯高於名義經濟增速。”業內專家表示,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貸款支持力度實際上比統計數據還要更高。去年四季度用於化債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超過2萬億元,今年1-4月又發行近1.6萬億元,市場調研初步估算,對應置換的貸款約有2.1萬億元,還原後4月末人民幣貸款增速維持在8%以上。

上述專家分析,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置換隱性債務相關貸款,統計上會下拉信貸增速,但實質上只是將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方式由貸款轉變爲債券,不影響金融支持力度。從長遠看,地方債務置換有利於減輕地方化債壓力,暢通資金鍊條,將原本用來化債的資源,用於促發展、惠民生、支持投資消費等。同時,還有助於提高金融資產質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從信貸結構看,近年來,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更多投向製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並着重從供給側發力,強化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培訓等重點服務消費行業的金融支持,相關行業的貸款佔比明顯上升。

記者瞭解到,2021年至今,在全部中長期貸款中,製造業佔比由約5.1%升至約9.3%,消費類行業佔比由約9.6%升至約11.2%,而傳統的房地產和建築業佔比由約15.9%降至約13%。

此外,融資成本也在“往下走”。人民銀行數據顯示,4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爲3.2%,比上月低約4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約5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爲3.1%,比上年同期低約55個基點。

金融總量有望保持合理增長

業內專家表示,金融總量數據持續較好,體現出央行逆週期調節和金融穩經濟的效果。未來金融總量有望繼續保持合理增長。

當前外貿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地方債務置換工作持續推進,加上5月是傳統的信貸“小月”,業內預計有效信貸需求仍受影響。但專家也普遍認爲,5月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對實體經濟有效需求恢復起到積極作用。綜合看,未來一段時期,金融總量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

與此同時,外部環境出現積極變化,市場信心不斷增強。市場人士表示,近年國內貨幣政策的特徵表明,央行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是一貫堅定的,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是持續有力的。外部環境如果出現有利轉變,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將會更快見效,對經濟的支持作用也會更爲明顯。

權威專家還表示,從近些年情況看,人民銀行每一次政策發佈、與新聞媒體的對話,以及與市場的主動溝通,都是務實的態度,市場各方對於央行的信譽是認可的。人民銀行多次表示,貨幣政策的狀態是支持性的,並及時出臺實施了有實效的政策舉措。有市場信任的基礎,政策的實際效果還會進一步放大。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