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金融數據出爐:社融增速處於高位 企業、居民等資金需求均現積極變化
財聯社4月13日訊(記者 李婷 王宏)今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3月金融數據。2025年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6.06萬億元,同比增長7.0%,與上月持平。狹義貨幣(M1)餘額1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比上月末高1.5個百分點。社會融資方面,2025年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22.96萬億元,同比增長8.4%,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
“在金融體系繼續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企業、居民等資金需求端出現了更多積極變化,共同推動3月貸款增速回升。”權威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解讀稱。
貸款同比多增,地產“小陽春”背景下個人住房貸款較快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3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65.41萬億元,同比增長7.4%;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3.64萬億元,同比多增5470億元。從結構上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爲34.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2%,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爲14.80萬億元,同比增長9.3%。
貸款利率依舊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3月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30%,比上年同期低約45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10%,比上年同期低約60個基點。
具體看,數據顯示,3月製造業和服務業生產經營景氣程度都有提升,其中製造業PMI達50.5%,連續兩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同時,重大項目建設也在加速落地,百億級以上的大項目增多。
“這些積極因素反映到信貸市場,體現爲有效融資需求的回暖。”有全國性銀行向財聯社記者反映,該行西部地區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進度明顯加快,貸款需求相應走高,年初以來累計向當地重點項目發放的貸款同比增長67%。
個人貸款方面,根據相關市場機構數據,3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躍度都明顯提升,3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整體同比增長20%以上。“成交回暖帶動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增多”,有國有大行東部地區分行對財聯社記者反映,3月該行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量較上年同期大體翻了一番,提前還款的情況在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後也有較大緩解。
此外,消費貸款增勢向好也對近期貸款增長有支撐作用。近段時間,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了很多大力提振消費的措施,消費者更有意願增加高品質消費。據瞭解,銀行在保證商業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加大了消費貸款投放力度,並通過豐富金融產品、提供便捷服務等,更好滿足了居民消費信貸需求。
但也有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提出,近年來我國金融支持有效消費需求的力度不斷加大,銀行也要維持合理有序競爭秩序,防範難以覆蓋經營成本的低價競爭,通過下沉服務、挖掘客戶、做大蛋糕,保持理性定價,促進消費金融可持續發展。還要看到,發展消費金融根本上是要擴大有效消費需求,拓展消費場景,確保消費貸款真正用於支持消費,實現金融支持消費的政策意圖。
政府債發行提速仍是社融增長支撐,大行補充資本預計撬動4萬億信貸增量
單看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5.89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整體看,2025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5.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7萬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的大頭通常是貸款和政府債券,今年3月除了貸款外,政府債券增長較快,也帶動了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繼續提升。”權威專家對財聯社記者分析道。
相關數據顯示,3月政府債券新增近1.5萬億元,同比多增近1萬億元。特別是用於置換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維持較快發行節奏,短期看融資平臺債務置換歸還銀行貸款,可能會影響信貸總量,但長期看有利於緩釋地方債務風險,推動融資平臺完成市場化轉型,騰挪出更多地方財力來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近期財政部還公佈將發行首批5000億元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權威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爲國有大行補資本,能夠增厚銀行安全墊,更好滿足國際監管要求,同時進一步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預計未來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
對於下階段,權威專家坦言,金融總量增長仍有支撐。
4月是傳統的信貸“小月”,疊加當前外部衝擊加劇影響,業內人士預計,部分企業的有效信貸需求可能回落。但權威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各方面還會繼續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金融部門也在多方施策穩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挖掘國內有效需求,促進金融總量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