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款蔬果別打成汁!營養師示警:恐將農藥濃縮
▲許多民衆喜愛自榨蔬果汁,但營養師提醒,選4款蔬果恐怕會將農藥給「濃縮」。(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許多人爲了健康,習慣在家自榨蔬果汁,卻可能忽略潛在風險。營養師薛曉晶近期發文,特別點出蔬果汁會將微量農藥「濃縮」,尤其當使用高農藥殘留蔬果時,更增加食安疑慮。且蔬果汁的「纖維流失」和「糖分超標」問題不容小覷。她一一破解這些迷思,並提供三大安心飲用原則,教導大衆如何正確自制蔬果汁。
薛曉晶表示,不少民衆深信自榨果汁營養價值高,但其實不然。市售或家用的榨汁機在製作過程中,常會濾除果皮、菜葉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含量最高的部位。薛曉晶說,這些恰恰是穩定血糖、維護腸道健康與提供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成分。多項國際研究指出,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能有效降低餐後血糖與發炎反應,對於預防第二型糖尿病至關重要。若將這些粗纖維去除,蔬果汁的健康價值將大打折扣。
薛曉晶提到,許多人誤以爲蔬菜汁不甜就沒有糖分問題,爲了改善口感而加入大量水果如蘋果、香蕉、鳳梨等,卻因此大幅提高果糖與總糖攝取量。依據國際研究的內容,青少年若每週攝取含糖飲料頻率過高,不僅可能影響執行功能、記憶力與注意力,即使心肺功能正常也無法抵銷其負面效應。因此,即便蔬果汁看似健康,若添加過多水果使其甜度過高,反而可能導致孩子情緒浮躁、難以專注,對大腦表現及學習力造成不利影響。
▲許多民衆喜愛自榨蔬果汁,但營養師提醒,選4款蔬果恐怕會將農藥給「濃縮」。(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自己洗菜是否就能完全去除農藥?薛曉晶提醒,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一杯自榨蔬果汁可能混合多種食材,若其中包含高農藥殘留的蔬果(如草莓、芥菜、菠菜、芹菜),榨汁過程反而會將微量的農藥「濃縮」後一同喝下肚。研究指出,有機作物不僅酚類、花青素與抗氧化濃度較高,其農藥殘留機率也遠低於慣行作物。尤其是常會連皮打汁的食材,如草莓、蘋果等,更應優先選擇有機或經妥善處理的低殘留品種,以降低潛在的農藥攝取風險。
面對自榨蔬果汁的各種迷思,營養師薛曉晶提供了三大黃金原則。首先,選對來源並避開高風險蔬果,建議多選用紅蘿蔔、番茄、彩椒等,並儘量避免菠菜、草莓、芹菜等高風險食材。其次,正確搭配食材以兼顧營養與血糖,可選擇紅蘿蔔、番茄爲基底,並少量添加水果,同時加入亞麻籽粉、芝麻粉等以增加油脂與蛋白質,有助於抗氧化吸收與穩定血糖。
最後,榨汁前務必做好徹底處理,針對無法去皮或高風險蔬果,應優先選擇有機來源。榨汁前可先浸泡清水五分鐘,並用軟刷仔細清洗表皮與根莖縫隙,對於紅蘿蔔、鳳梨等建議去皮再榨。最重要的是,蔬果汁應現打現喝,避免放置過久導致營養氧化流失。營養師強調,蔬果汁雖無法完全取代蔬菜,但能作爲補充植化素的良好方式,只要把握「選對來源、保留纖維、避免濃縮農藥」的原則,就能讓蔬果汁成爲健康的加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