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億特別條例引在野批評 行政院:給予臺灣社會最健全支持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行政院今(24日)院會通過4100億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但其中的涵蓋範圍及規模引發在野黨質疑。對此,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臺灣不只要對應美國調整全球對等關稅,更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情勢,因此行政院提出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給予臺灣社會最健全的支持。

針對行政院提出的「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民衆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批評,政府假高關稅之名行偷渡之實,當中僅有930億元用於因應高關稅,而其他項目根本就是想要借屍還魂。國民黨團則指出,這4100億元有高達2500億元撥補臺電及強化國土韌性,跟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對臺衝擊有什麼關聯?尤其是撥補臺電的1000億元,國民黨團礙難同意。

對此,李慧芝指出,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包含「強化韌性」、「支持產業」、「照顧民生」以及「安定就業」四大主軸,每一項主軸都是支撐臺灣的必要關鍵,其中「照顧民生」軸線更與每一位國人息息相關,因爲國際經貿局勢的變動將會影響原物料價格的波動,更會牽動國內物價起伏,直接影響民生經濟。

此外,近日賴清德總統與行政院卓榮泰院長進行產業之旅時,有多數業者擔心可能同時面對電價調整以及關稅的雙重衝擊,因此在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當中,政院規劃挹注臺電公司,藉由強化臺電財務結構、調節能源價格的方式來穩定民生物價,減輕民衆的負擔,舒緩國際物價波動對民生、產業及經濟造成的可能影響。

李慧芝表示,在「照顧民生」主軸當中,政府也撥補勞保基金100億及健保基金200億,尤其衛福部也指出,進口藥品可能將因關稅政策而調漲價格,此舉將使健保基金在關稅變化當中更有韌性。

李慧芝說,在複雜的國際情勢下,強化國土安全韌性更是國家安全防護的重要工作,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的提升也是強化安全韌性的一環,期望能夠透過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的擘畫,減少國際情勢波動對我國造成的影響,也希望立法院能正視臺灣面臨的國際情勢,一起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做臺灣社會的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