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拍板4100億特別條例 強化國土安全
卓揆昨日親自出席行政院記者會,說明特別條例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相關措施。(記者郭曉蓓攝)
行政院會昨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規劃經費上限新臺幣4100億元,挹注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其中,「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880億元將增加至930億元,同時納入撥補臺電1000億元及勞、健保基金,將送立法院審議。
4大主軸、10項措施 盼立院各黨團支持
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出席行政院記者會,說明特別條例以「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4大主軸,明定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措施共計10項。
卓揆表示,有關「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 」,原規劃經費爲880億元,經聽取產業界意見後再增加50億元,用以協助企業升級轉型及汰舊換新,擴增爲930億元。
預算分配方面,卓揆表示,國土安全韌性1500億元,經濟韌性產業支持930億元,以及社會支持1670億元,合計4100億元。社會支持部分,包括弱勢族羣照顧關懷服務共170億元;高等教育人才培育200億元;撥補健保基金200億元;撥補勞保基金100億元。爲降低物價對民衆造成負擔,並健全臺電財政結構,也會挹注臺電1000億元。
卓揆期盼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支持特別條例及後續預算審議,讓政府成爲人民最堅強的後盾,使社會在劇烈變動中感受到最小的衝擊與最大程度的保護。
該特別條例4100億元特別預算全數由歷年歲計賸餘支應,施行日期自今年3月12日起至民國116年12月31日爲止,得經立法院同意延長。草案也比照疫情期間,規定自政府領取的補助及其他給與,免納所得稅,不得作爲抵銷、扣押、供擔保或強制執行的標的。
此外,針對有關普發現金的看法,卓揆表示,對國家長遠的整體發展而言應該有更合理作法,尤其臺灣刻正面對外交、軍事甚至財政重大沖擊時,普發現金非此刻最佳的因應衝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