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核電廠延役 臺電粗估僅千億
823核三公投後,臺電宣佈啓動核一、二、三延役可行性評估。圖爲核三廠。(本報資料照片)
823核三公投後,臺電宣佈啓動核一、二、三延役可行性評估,以決定適不適合重啓,延役經費尚未作出結論。但內部根據過去評估基礎,加計通膨、汰換增加,粗估三座核電廠延役20年,經費也僅會增加至1000億左右,至多不超過1200億,不如外界認爲的多。
因爲臺電如評估延役,會是一次到位20年,三廠合計可多發出8000億度電,如果花1000億到1200億延壽,攤提每度延役成本只增加0.13到0.15元。加計現行核電成本每度僅1.4元,未來延役後最多隻有1.55元,仍遠比天然氣3.2元、綠電5元低非常多。一位臺電退休核能主管就直指:「延役即使千億,也只是小錢,絕對划算。」
核三重啓公投雖未過,但四分之三民衆投下贊成票,讓執政黨感受壓力。臺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已宣示,儘快針對三座核電廠現況進行盤點,評估投入成本、時間等,可行才進入自我安檢階段。臺電說,就是做三座核電廠的延役可行性評估,到時公開給大衆,再決定要不要往下走。
但核三公投時,反方臺灣綠黨主張不值得,因爲跟核三一樣使用壓水式反應爐的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延役5年總成本要到新臺幣3900億元。
對於延役經費,臺電說得等到評估報告出來,纔能有初步數字。但內部人士不以爲然:「說比照魔鬼谷3900億,這不太可能。」那個包含投資利潤、核廢處理,監理下的環保訴訟費等等,跟單純安檢、設備更新不同。
早在2014年,臺電就做過核一、二、三延役評估,三廠僅需花400億元。2018年時重估核一、二各約150億,核三則要300億,主要是後者設備造價較較貴,三廠合計約600億。
內部認爲,以現在的原物料上漲情況,以及蒸汽產生器需特別訂製等,加上核安會要求老化更新、地震強度增加等,600億已不可能。只要主管機關不過於誇張,三廠合理延役費用應該也就千億左右,即使考慮核一已拆除關鍵設備,也不太會超過1200億。
臺電核電退休主管認爲,延役即使千億也是小錢,因爲核電廠都已折舊完畢,僅剩燃料與人事營運費,投資後核電成本仍最便宜,是不爭事實。
他強調,核一拆掉的輸電線路、氣渦輪機等,都是次要設備,核電廠僅反應爐與圍阻體兩樣不能換,其餘馬達、管線,儀電等都可換,最重要的是有經驗的員工都在,纔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