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vs8000元,“台州鳥”和始祖鳥差距到底有多大

如果問當下什麼衣服最火,中產三件套之一、北京市市服——衝鋒衣一定榜上有名。而衝鋒衣裡最火的,一定是被安踏收購了的始祖鳥。

如今的始祖鳥不僅售價向奢侈品靠攏,更是常常斷貨,一“鳥”難求。這也讓號稱1:1復刻,價錢只有正品十分之一的“台州鳥”,在網上火了起來。

“台州鳥”真有那麼厲害嗎?我和同事老李,打飛的來到了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來一探究竟。

300元vs8000元,火遍全網的台州鳥和始祖鳥差距到底有多大?(來源:城市漫遊計劃)

01十件衝鋒衣,六件三門造

在前往三門之前,我們也做了一些功課,發現這裡號稱“每十件衝鋒衣,就有六件來自三門”。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衝鋒衣製造已經成了三門縣的支柱產業,年產量超過8000萬件,銷售額高達120億元。

而所謂的“台州鳥”,其實並不是在三門代工生產的始祖鳥衝鋒衣,而是當地衝鋒衣廠家模仿始祖鳥版型生產的衝鋒衣。

三門縣城裡其實很少見到衝鋒衣的門店,縣城也不大,常住人口不到40萬

抵達台州機場之後,還有40多公里的車程才能到三門縣。在去往三門縣城的路上,我們一直在觀察路旁有沒有售賣衝鋒衣的門店,然而目光所及不是賣輪胎的就是餐館,路上也沒人穿着衝鋒衣出行。除了一家紡織廠外,沒有任何與衝鋒衣沾邊兒的店鋪或者工廠。

爲了搞清楚到底可以在哪裡買到“台州鳥”,我們問了問酒店前臺:“不是說三門有賣衣服的嗎,賣……”

我們的住處附近甚至搜不到幾家餐廳,藉着問路的機會,順便問起了衝鋒衣的信息

“賣衝鋒衣的?”櫃檯後的兩人異口同聲道,她們非常主動爲我們提供了兩家工廠的地址。我們表達了謝意,隨後離開酒店找地方覓食。“只有這兩家嗎,應該不止吧?”我邊走邊思索這個問題。

這裡吃飯的地方不算多,我們憑眼緣選中了一家澆頭面。老闆娘很快端上來兩碗麪,我們順勢問道:“老闆,我想問一下,如果要是想去買衝鋒衣,應該上哪兒買去?”

這澆頭面似乎是三門縣本地的特色食物,澆頭裡除了各種魚蝦海鮮外沒什麼佐料,感覺像是海鮮湯裡煮了一把麪條

“我哥他們也是做衝鋒衣的,但是不知道買幾件他們賣不賣。”這大概就是緣分吧,吃個飯都能遇上做衝鋒衣的,看來三門縣是真的有很多人在做衝鋒衣生意。隨後,老闆娘把聯繫方式給了我們,回到廚房繼續忙碌。

“你們想買小鳥啊?”隔壁桌的客人冷不丁地發話。

我們一時間無法判斷他口中的“小鳥”是不是“台州鳥”,他馬上補充道:“小鳥,台州鳥。”

當時餐廳裡一共四個人,兩個人想買衝鋒衣,一個做衝鋒衣,一個家裡人做衝鋒衣,氣氛甚是微妙

他沒有過多自我介紹,只是說自己也是做衝鋒衣的,不過不做“台州鳥”,而是接一些代工和定製衝鋒衣的商單。

“你們想買小鳥的話這裡蠻難找的,因爲是違法的,即便賣,他也不會直接告訴你。”

說話間,這位大哥突然想到自己的一個朋友好像賣“台州鳥”,隨後撥通了電話。由於方言口音太重,我們很難分辨他到底說了些什麼。掛斷電話後,他說:“他也沒法賣給你們。”好吧,看來“台州鳥”應該是難覓蹤跡了。

吃完麪後,我們聯繫了老闆娘的哥哥,但他的生意在杭州。於是,我們決定先去酒店前臺推薦的兩家工廠碰碰運氣。

02一眼假還是完美復刻,細節見分曉

走進第一家工廠的園區大門,我們有點找不到方向。

這裡廠房不小,長寬應該都有上百米。一番探索後,我們纔跟着路牌找到了上樓的電梯,穿過一排辦公區後,才終於走進了衝鋒衣體驗館。

廠房門口堆放着這些衝鋒衣,看起來像是批量定製的

體驗館的空間很大,被幾道弧形的牆壁分隔成了若干展區,但是空間內的主照明都沒有打開,僅有一兩個展區開着一些裝飾燈。

左側的衣架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有三合一的衝鋒衣、有抓絨衣、也有日常休閒款,顯得雜亂了一些。右側衣架上都掛着相同版型的衣服,看起來和我自己購買的始祖鳥Alpha SV幾乎一模一樣。

不一樣的是,這些衣服上印的都不是始祖鳥的logo,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logo。

其中一件衝鋒衣胸前的logo吸引到了我的注意——這是拜仁慕尼黑的隊標。我感到有些荒謬,不過倒也可以理解,畢竟原創服裝品牌很難做,蹭大牌蹭IP還是好賣一些。

怎麼個意思?三門還能接到拜仁的衝鋒衣訂單呢?

如果仔細翻看這些衣服,會發現雖然版型相似,但有些衣服上貼了大面積的反光條。而那些沒有反光條的“台州鳥”,看細節的話,還是能看到做工的明顯差異。

袖口處的布料餘量、縫線、壓膠等細節均與正版始祖鳥有明顯的差別,面料反光更強烈,更柔軟,與正版Alpha SV的粗糲面料比起來還是有挺大差別的。

上身之後,會發現雖然是模仿始祖鳥版型生產的衝鋒衣,但差別最大的其實也是版型。

始祖鳥的版型剪裁以古希臘雕塑中強健寬闊的上肢爲美,因此肩寬臂長,腰部收窄。而手中這件“台州鳥”則絲毫沒有收腰的效果,直挺挺裹住身體,腰部顯得有些臃腫。

左:印有其它logo的“台州鳥”;右:始祖鳥Alpha SV第五代

我們在這裡轉了一圈,覺得這裡不論是服裝、環境還是服務都難以激起購物慾望。於是在審視完這些衝鋒衣上千奇百怪的logo後,我們準備去下一家工廠看看。

另一家衝鋒衣工廠位於海潤產業科技谷

第二家工廠的展廳同樣很大,也更加網紅風一些。我們跟着指示牌走上五樓,剛剛走出電梯,只見每一個路過的陌生人都在盯着我手裡的Pocket 3,展廳門口的一名黑衣壯碩男子開始徑直朝我走來。

“不好意思,這裡不讓拍。”

走進展廳,我理解了他們爲何不讓拍攝。衣架上掛着的一排排衝鋒衣從顏色到圖案都幾乎完美復刻了始祖鳥的限量款衝鋒衣,簡直是對始祖鳥貼臉開大。

這裡衝鋒衣的版型與第一家無異,不過每一件衣服都沒有logo,即便沒有logo,也能一眼就知道這件衣服模仿的是始祖鳥的哪款產品。

這裡的空間略小一點,但看起來似乎服裝的款式更多,燈光更加考究,佈局相對更近,掛着的衣服可以隨便試穿,展廳盡頭隱蔽的地方提供了簡易的試衣間,確實讓人產生更強的消費慾望。

購買衝鋒衣時店員手寫的訂單信息。再次看到這張訂單的照片時,我們才意識所買的黑色衝鋒衣不是“台州面”,而是“台州 Helly Hansen”,“台州鳥” 則直接寫着 SV

不過,這裡的商品並不是試穿合適就可以直接付款帶走,而是需要給商家留下寄送地址,商品單獨快遞上門。於是我選購了一件價值323元的“台州鳥”,北面鐵粉老李則選了一件價值297元的“台州面”,留下了地址,便離開了這裡。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回到北京,靜待衝鋒衣上門。

03台州衝鋒衣,城市通勤的性價比之選

北京今年的天氣有些異常,春雨遲遲未至,不過好消息是,我們的衣服寄到了,降雨也跟着到了。

1

衣服到手後我們仔細地檢查了一番,發現了一些之前沒有注意到的事情。

始祖鳥第七代Alpha SV增加了RECCO系統,這是一套雪崩救援設備,通過信號發射和反射來定位被困人員的大致方位,Alpha SV在左肩袖子的位置加裝了反射模塊,我買的“台州鳥”還真復刻出來了,雖然只是用一塊不軟不硬的物體充填了一下。

真正的RECCO反射模塊是一個接近膠囊形狀的硬物,無法被彎折。這模仿的怎麼說呢,有點用心,但沒完全用心

老李震驚地發現,他的“台州面”胸兜直接連着左腰的側兜,這個巨大的口袋佔據了整個左半身,大到能塞下一升多的水瓶。說是“台州面”,實際上只是設計中具有北面衝鋒衣的元素,我們在北面的產品中並沒有找到完全相同衣服。

那天正準備出門,一轉頭看見老李默默從“台州面”的兜裡掏出了這麼大個玩意兒

雨下了一天一夜,我們趁着雨勢有所減弱,氣溫不高,去了離公司不遠的百望山公園,看看這兩件衝鋒衣的性能如何。

在我看來,衝鋒衣最重要的兩項功能就是防水和透氣。它既要抵擋雨雪的侵襲,又要比雨衣更透氣,否則爲何要用衝鋒衣不用雨衣?

百望山是一座小山,從進公園到山頂的累計爬升不過160米,我們走得不快,但我在剛開始運動的時候很容易出汗,稍稍爬了一小會兒,就開始感覺身上有些發熱,又過了不到三分鐘,我已經開始感到全身的熱量都被這衝鋒衣禁錮,領口、袖口,凡是有個開口的地方都有熱氣噴涌而出。

我趕緊拉開腋下拉鍊增加通風量,纔有所緩解。在我印象中,穿正版Alpha SV可沒遇見過這種情況。或許老李不怎麼出汗,他看起來倒是相當自如。

兩件衣服的防水性能還是不錯的,我們的裡層衣服都依然保持着乾爽,到了山頂,風力明顯增大,氣溫也有所降低。剛爬到山頂還不覺得冷,衣服的防風性能似乎也不錯,不太感覺得到氣流經過體表,但這阻止不了熱量慢慢流失,在山頂吹了10分鐘的風后,我開始感覺每一陣風都吹得我渾身發抖。

爲了水滴砸到肩膀這一下,你們猜猜拍了多少張照片.....

對於經常登山攀巖的我來說,要帶着這兩件衣服去正兒八經地運動,屬實是有些爲難,不過如果只是穿着通勤,它們能防水、能抗風還好清理,並且價格便宜,只要300元左右,那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覺得這兩件來自台州三門縣的衝鋒衣買得值不值呢?如果是你選購衝鋒衣,你會選擇爲正版付費嗎,還是會考慮購買一件“台州鳥”這樣的平替呢?

策劃 | 文森

分鏡 | 文森

出鏡 | 文森 逸軒

設計 | 卜卜脆

動效 | 卜卜脆

剪輯 | 兵線俊塔了

攝影 | 逸軒 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