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條款」半導體關稅將揭曉 學者估稅率25%至50%
晶片示意圖。 路透
美國4月以國安名義發起「232晶片產業調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8日宣佈,將在兩週內公開調查結果,後續半導體關稅也將明朗。對此,臺灣學者專家提到,要留意課徵範圍是否全球各國都適用,還是隻針對臺灣;預估稅率落在25%至50%之間,可能不會太低。
美國總統川普2月提及將對進口晶片課徵25%關稅,美商務部援引1962年「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Act)第232條款(Section 232)展開半導體調查。這項調查涉及範圍廣泛,例如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
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受訪時表示,晶片關稅除了留意稅率高低,也要注意課徵範圍是否全球各國都適用,還是隻有針對臺灣?觀察課徵的方式、標準,若以晶圓產地來課徵,或是「大水庫理論」,相對而言,臺灣要承擔的稅率可能會高一些。
劉佩真說明,若課徵25%半導體關稅,對美國也會有相當大影響,以第一年來說,對美國GDP影響是負0.12%,累積到10年之後,將達到負0.76%的水準。美國民衆所得累積10年之後,可能減少4,208美元。稅收部分,第一年可能減少數十億美金,累積十年後,恐減少達到1,560億美元。
劉佩真指出,課徵晶片關稅,可能危及美國產品未來的競爭力,美國在全球AI的領導地位也會遭到威脅。對於美矽業者來說,將承擔更沉重的關稅負擔,如臺積電(2330)可能借由轉嫁,讓美矽客戶共同分擔關稅成本。對於終端消費市場,產品價格提高,也會影響民衆購買意願遞減。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受訪時表示,假如最終半導體關稅,如川普所說高達50%甚至100%,最終產品的價格也會高到非常離譜,不太可能真的拉到這麼高;川普是藉由這番說法,表達美國保護重要產業的決心。
吳大任提到,比如川普非常重視汽車業,爲了保護美國汽車廠,所以汽車關稅是25%,另外鋼鋁關稅則提高到50%。因此他研判,半導體關稅應落在25%至50%之間,對於重視半導體相關產品出口的臺灣而言,稅率算是非常高了。
美國政府表達,「232晶片產業調查」將在兩週內公開調查結果。吳大任指出,未來美國從調查結果公佈之後,到最終決定要課徵多少的半導體關稅,這之間還有一段時間,可能8月中旬以後纔會宣佈半導體稅率,「我們其實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去做準備了」。
吳大任建議,應思考臺灣未來若要面對比較高的半導體關稅,如何跟美國談?比如日本的汽車關稅本來是25%,現在也談到了15%,英國甚至談到10%,「看起來川普對於關稅有一個原則,但也不是沒有例外」。臺灣應該盤點還有哪些籌碼可以跟美國協商,儘量做爭取。
吳大任表示,川普課稅的理由是,希望廠商因此自動選擇到美國去投資。以臺積電爲例,如果最後的半導體關稅是25%,由於臺積電的市場力量夠大,因此這25%之中,臺積電自己負擔的部分可能不會超過10%,一定會轉嫁給供應鏈裡的其他設備供應商來分攤。
吳大任續指,如果像上述情況,臺積電實際上只承擔10%左右的關稅成本,但到美國設廠的話,美國就業市場不像臺灣這麼有效率,用人也會碰到很大的問題,總體條件臺灣比較好,那臺積電就沒有理由到美國去投資了,所以他判斷關稅可能就不會太低,要有點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