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觀察 |中式家族辦公室的十年:在成長與陣痛中邁向2.0 時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郭聰聰 北京報道

在財富管理的舞臺上,中式家族辦公室正面臨着一場深刻變革。

過去十年,中式家族辦公室從萌芽到興起。但規模發展背後,業務模式偏差、合規風險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成長背後,陣痛日顯。

未來十年,中國將迎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家族企業接班浪潮,代際傳承需求激增,家族辦公室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多名受訪的資深行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客觀需求推動與行業主動提升的雙重驅動下,家族辦公室正邁向2.0時代。這一時代不僅意味着行業的規範化與專業化,更預示着財富管理將從簡單的資產配置轉向深度的家族傳承與治理。

中式家辦的十年成長路

被譽爲財富管理“皇冠上的明珠”的家族辦公室的由來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家宰”一職,此後在中世紀的歐洲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歐洲王室貴族階層爲了妥善管理龐大的家族財富、保障家族產業的延續,日益發展出了財富傳承、保值等家族管理的概念。

現代意義上的家族辦公室在19世紀得到發展,1838年,摩根家族摩根家族就成立了美國的第一個家族基金,負責管理家族資產,家族辦公室的雛形漸顯。1882年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成立代號爲“5600房間”的家族辦公室,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家族辦公室誕生。隨着全球財富的增長,家族辦公室這一概念逐漸傳入國內,中式家族辦公室逐漸興起。

瑞士瑞聯與胡潤研究院聯合發佈《2022 中國式家族辦公室行業發展白皮書》中,首次定義中國式家族辦公室,之所以區別於成熟市場中的家族辦公室,在於它是根植於中國本土且適應中國市場監管特點的家族辦公室。從家財、家業管理到家人、家風建設,既融合了西方成熟家族辦公室的業務特徵,更延續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中國特色。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在上海舉辦的“2023 中歐金融與投資論壇暨 CLF50 年度會議”上也指出,中國家族企業跟海外家族企業,對家辦企業的管理需求也有很大不同。海外家族企業已歷經多代,管理的核心已在於管理金融資產,基金、股權等,而國內家族企業尚在由第一代向第二代傳承,其70%-80% 的資產仍集中於企業。

中式家族辦公室大約自2012年開始萌芽,首先是一些金融機構開始嘗試推出類家族辦公室服務,內容主要圍繞簡單的資產配置展開,以幫助客戶實現財富的初步增值。隨着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和成熟,以及高淨值人羣對財富管理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專業化,家族辦公室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粵港澳大灣區家辦聯合會(籌)和家辦標準研究院於 2022 年6月聯合發佈的《中國家族辦公室綠皮書(2022)》指出,我國家族辦公室儘管發展較晚,但速度驚人。半數以上本土家族辦公室成立於 2015-2016 年間,主要是脫胎於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等,北京、上海和深圳是其主要分佈地。2015年也被業界視爲“家族辦公室元年”。

2019年後,家族辦公室數量大幅躍升,銀行、信託公司、保險、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紛紛成立“家族辦公室”部門。越來越多專業的家族辦公室開始涌現,不僅在資產配置方面更加多元化,涵蓋了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等多種領域,還將業務拓展至家族傳承、稅務籌劃、法律諮詢、家族治理等多個維度。

21世紀經濟報道出品的《2024中國家族辦公室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中顯示,從服務內容上看,超 95% 中國式家族辦公室都已佈局“家族財富傳承”“資產配置服務”兩項核心服務內容;70%—90% 具備“稅法諮詢”“風險管理”“家族成員教育”等主流服務內容;50%—70% 涉足“慈善事業管理”“家族企業戰略規劃”等領域。

中式家族辦公室的1.0模式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十年。

成長背後的隱憂

儘管中式家族辦公室在過去十年取得了顯著發展,成長背後,陣痛日顯。

首要面臨的就是,規模發展之下,難免泥沙俱下。

由於家族辦公室在內地的設立門檻相對較低,家辦行業規模迅速擴張。截至2025年2月份,天眼查數據顯示,名稱包含“家族辦公室”或者使用家族辦公室商標的公司有4539家。此前更有瑞士瑞聯與胡潤研究院聯合發佈的《2022中國式家族辦公室行業發展白皮書》 等報告估計,全國以家族辦公室命名的機構已近萬家。在規模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出現了名不符實的情況,一些機構自稱爲家族辦公室,可並未開展實際業務。

此外,一些家族辦公室在內部業務模式上發生了偏差。一位受訪的資深業內人士直言,“現在一些家族辦公室都在忙着賣海外保險。”

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祥博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道,國內的家族辦公室是伴隨着大資管時代非標固收產品的繁榮而興起的,底層依託的是剛性兌付與產品銷售,因此,家族辦公室的發展週期也與大資管時代的脈絡趨勢基本一致,自資管新規實施以來,資管行業打破剛兌,實行淨值化管理,傳統的非標固收產品日益萎縮,穩健收益的優質產品愈發匱乏,對家族辦公室的發展模式產生了重大的衝擊。許多做家辦的人沒有轉變思維,還停留在原有的產品銷售模式,必然經受時代的衝擊。

他指出:“財富傳承是百萬億級的藍海市場,單純的產品銷售模式難以爲繼,但真正的家族辦公室仍然大有可爲。在財富傳承的剛需下,家族辦公室的商業模式可以往綜合性的服務平臺迴歸,幫助客戶實現財富傳承的使命。目前一些家族辦公室在這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專業能力欠缺,不能深入瞭解客戶的家族成員、文化和傳承需求,難以爲客戶提供定製化的有效的傳承方案。”

業務模式的偏差也爲家族辦公室的運營埋下了諸多合規隱患。

一位長期深耕家族企業服務領域的資深律師向本報記者透露,在規範的業務模式下,家族辦公室本應作爲獨立第三方,中立、客觀地爲客戶提供專業諮詢服務。然而,實際展業中,部分家辦卻在應當中立諮詢的環節,轉身成爲了產品代銷商,將收入的主要來源寄託於佣金回扣。這種行爲不僅違背了家族辦公室的服務初衷,更暴露出了展業的合規風險。

對此,楊祥坦言:“買方顧問立場是家辦的底線與準則,這些失敗的家族辦公室,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此外,非標產品領域的 “資產荒”,也正成爲家族辦公室業務發展的一大阻礙。楊祥指出,非標資產因其收益相對較高、機構剛性兌付等特點,在過去頗受家族辦公室的青睞。藉助非標資產投資,家族辦公室能獲取相當可觀的回報。然而,近年來,優質非標產品的匱乏,成爲家族辦公室發展的桎梏。更重要的是,部分家族辦公室爲客戶配置的非標項目爆發兌付風險,也讓不少家族辦公室陷入困境。那些過往依賴非標資產實現高收益的業務模式,如今已難以持續。

邁向 2.0 時代

多名受訪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下一個十年將是家族辦公室2.0時代的征程。

首先,傳承規模需求的擴大,令家族辦公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胡潤研究院發佈《2022 意才·胡潤財富報告》顯示,中國財富家庭擁有的 164 萬億元的總財富中, 預計有 19 萬億元將在 10 年內傳承給下一代,51 萬億元將在 20 年內傳承給下一代,98 萬億元將在3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作爲重要傳承工具的家族辦公室,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同時,面對政策與監管環境的不足,業內積極呼籲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與監管體系。2023年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就建議,監管部門對家族辦公室實施設置准入門檻,對符合基本條件、完成註冊或覈准手續的纔可頒發相應牌照或備案。同時監管部門需要對其主體資格、客戶管理、投資行爲、信息披露等方面加以必要的約束。早在 2021 年,國家市場總局就將 “家族辦公室” 字樣納入名稱禁用管理,海南省當年就註銷了 301 個家族辦公室。

針對家族辦公室普遍感受到的“資產荒”問題,萬向信託創新研究部高級信託經理陳勁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爲,這一困境很大程度上源於家族辦公室在投資觀念上尚未完成轉型,仍將傳統的固定收益產品視爲最主要的安全資產。

陳勁夫進一步指出:“以家族信託的投資實踐舉例,可以感知到,資產配置正越來越多地向淨值化的標品傾斜,如債基、股基等公私募基金,即在充分考慮不同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徵、相關性以及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下,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這可以作爲家族辦公室的一個新思路,家族信託通常具有穩健長期的投資偏好,通過選擇合適的配置策略、控制大類資產比例、篩選底層資產,可以有效降低組合波動,契合信託的收益目標。比如,近年來債券市場和港股市場等都有不少結構性的機會,淨值化的標準產品不僅是一種值得考慮的選擇,其所能承載的資產規模,也能夠滿足家族信託的需求。”

談及家族辦公室迴歸主業,糾偏業務模式的現實問題,楊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家族辦公室要建立健全內部合規制度,加強對業務流程的監督和管理,確保所有業務活動都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進行。同時,家族辦公室要明確自身的立場定位與主營業務,站在客戶立場提供買方顧問服務,進行資源整合與專業能力建設。對於自身資源侷限無法承擔過高合規成本的家辦,可以積極與外部律師等專業機構合作,將合規服務外包,打造“營銷+專業”的綜合服務體系。他表示“合規經營是家族辦公室的生命線。只有加強合規建設,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家族辦公室 2.0 時代的來臨,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多名受訪者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已經感受到了行業集中度正在提升,一些專業不足的家族辦公室正在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