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時奢·智享未來報告丨時尚圈“綠色”成新寵:質價比遇“智變”,服裝業迎革新爆點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魏官紅

買古着(二手服飾)、舊衣爆改、一衣多穿、重視可降解材質……當下年輕人對於服飾的選擇已不再侷限於款式與潮流,“綠色消費”成爲新的潮流風向標。

去年,時尚行業在環保與可持續的賽道上加速奔跑,各大品牌紛紛將可持續發展作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消費者對可持續時尚的認知也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從環保材料的選用,到循環利用的創新,再到品牌背後的社會責任實踐。數據顯示,預計到2026年,可持續服裝市場佔比將增長至6.1%。這背後,是年輕一代對“綠色時尚”的熱衷,他們不僅希望自己的每一次消費能展現個性與品質,更期望能爲地球“減負”。

在此背景下,時奢行業站在了風口浪尖——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實踐不僅關乎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是贏得消費者信任、搶佔市場的關鍵密鑰。在這個全新的賽道上,品牌紛紛通過ESG實踐,展現其對環境友好的承諾和社會責任的擔當。不過,隨着全球服裝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者偏好的快速變化,服飾品牌如何在保證品質與設計感的同時,實現環保與經濟的雙重平衡?

回首過去一年,時奢市場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服裝品牌又該如何在綠色轉型的浪潮中,長期“攻佔”消費者的心智?

趨勢一 買家注重“質價比”

自去年起,時奢品牌紛紛加快了全球化步伐,尤其是國內企業,也在忙着出海。當地時間2月28日,URBAN REVIVO(以下簡稱UR)在美國紐約的首店開業,坐落於百老匯大街的旗艦店,標誌着中國品牌成功進入全球核心時尚市場。

記者採訪獲悉,目前UR全球門店超400家,其中海外已覆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國家,用中國時尚力量重構全球快時尚格局。

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時奢品牌的全球化進程加速,運動戶外風潮持續流行,成爲市場增長的新亮點。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的消費行爲發生了顯著變化。

“由於整體環境多變,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更爲理性,消費頻次降低,但更注重質價比。”江南布衣企業公關總經理鄭丹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

《2025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去年,消費者更加理性務實,在消費決策上更加精明、謹慎、智慧,希望每一筆錢都花得更值。儘管“性價比”早已深入人心,但是當今消費者更加在意品質,更加傾向於尋找價格和品質的雙優。

趨勢二 年輕一代引領綠色潮流

從社交媒體的博主穿搭分享,到街頭巷尾的潮流打卡地,環保材料與循環時尚成爲2024年的熱門話題。

這當中,JNBY女裝推出的“零浪費再生羊毛大衣”深受消費者喜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獲悉,該產品自2023年進入大衆視野,最初僅有56件,去年提升到2241件。雖然數量依舊不多,卻是服裝紡織行業鮮少獲得市場認可的一大綠色低碳產品。

“我們從成衣工廠收集裁剪下來的高品質羊毛零料,再送到面料工廠經過開鬆、紡紗制線等工藝,織造成全新的羊毛面料,最後送到成衣工廠製作成衣。”該品牌母公司江南布衣的企業公關總經理鄭丹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的循環時尚理念是upcycle(升級再造),基於上述面料回收的思路以及供應鏈的協同能力,“我們正在複製模式打造再生牛仔,未來還可以有更多再生系列產品”。

“隨着消費者對可持續時尚認知度的提升,以及購物趨向理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產品的環保屬性。產品面料是否環保、產品生命週期、回收再利用等方面都成爲當今消費者購買的考量因素。”UR母公司時尚動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FMG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直言,正因爲消費者觀念和消費行爲的變化,激勵了企業投入更多資源研發和生產環保產品。

《中國電子商務綠色發展報告》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瞭解綠色消費。其中,“90後”和“00後”對綠色消費的理解程度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分別達70%和79%。

“可能消費者最開始是爲了‘環保’概念買單,但現在他們更希望擁有兼具環保、設計感、耐用等多個維度的產品。”鄭丹丹向記者表示。

趨勢三 AI+賦能新型面料研發

《2024年中國趨勢面料報告》顯示:“59%的受訪者表示在選購服裝時,會經常考慮面料的環保屬性。”

近六成消費者對面料的高要求,讓品牌加大了創新研發的步伐,AI(人工智能)的加入則助力服裝行業提速發展,將科技與時尚融合。

對此,鄭丹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企業已在使用AI生成線上產品展示圖,並在消費者溝通場景中接入AI客服。“我們認爲,AI可以幫助提升ESG實踐的透明度和效率。”

“新技術讓生產過程變得可視化和易於修改,設計師可以快速將創意具象化,也可以根據消費者反饋快速修改產品設計,突破了以往的工作模式,也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FMG集團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AIGC技術將設計轉化爲數字化文件,可以直接用於數字化生產和協同,減少傳統生產中的樣衣打樣和修改等環節。“一方面減少傳統生產中的實物浪費和消耗,從而降低成本,實現真正的環保可持續;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生產加速生產週期,提高生產效率和設計能力。”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AI+服裝應用拓寬,助力品牌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和市場營銷等提質增效。包括AI設計大幅提升出款效率,AI營銷助力精準觸達,AI製造在智能排產、面料研發等方面作用日益凸顯。

趨勢四 ESG重塑品牌新護城河

“在時尚界,ESG已成爲驅動革新與重塑品牌護城河的關鍵力量。”採訪中,多位受訪者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通過將ESG融入企業戰略,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還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鄭丹丹告訴記者,通過明確ESG願景,聚焦環境、產品、人才與社區四大領域,公司構建了自上而下的管治架構,確保ESG成爲經營戰略的核心。“我們將ESG績效考覈與管理層KPI(關鍵績效指標)掛鉤,並融入企業文化,不僅提升了內部凝聚力,更通過一系列美育課程等公益活動,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與認同,構建起堅實的品牌壁壘。”然而,ESG實踐也面臨着諸多挑戰。鄭丹丹指出,中國服裝企業ESG實踐時間較短,管理層對ESG的認知和行動一致性仍需提升。“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不透明、原材料溯源和碳排放數據標準不一致等問題,也爲企業的減碳目標帶來了困難。”

聯合國環境署預測,等到2030年世界人口增長至85億時,服裝紡織行業的碳排放量或超石油行業,成爲第一大碳排放源。

這意味着,“綠色”服裝將成爲主流,而在這場“碳中和”競賽中,ESG則成爲時尚行業的新護城河。品牌如何在綠色轉型中保持創新和競爭力,將是未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