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鄭大 創新的夢工廠丨新質向未來·連麥新時代

今天的“連麥新時代”邀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李蓬,和我們談一談高校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話題。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任煒:李鵬校長您好,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一起暢聊了關於鄭州大學如何建設一流大學,在訪談的最後,您給了我們個關鍵詞,那就是信心,我很期待,今年您會帶來哪個關鍵詞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 李蓬:今年,我帶來的關鍵詞是“底氣”。這一年,鄭大的底氣越來越足,下面我給大家分享4個故事。鄭州大學有13家附屬醫院,還有另外一家醫院,叫壩道醫院。專爲這些有困難有損失或者有損傷的這些工程,進行診斷也進行修補的一個大醫院。我們的王復明院士發明的無損檢測和非開挖修復技術可以結合,快速識別和迅速修復我們工程的隱患,實現了“檢測在現場,診斷在雲端,專家在全球,服務在身邊”這四大需求。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任煒:你看您帶來一個,這是個大器件,好重啊,金屬鉬靶。依我對這個鉬的瞭解,它是一個關鍵金屬材料。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 李蓬:業界有一種說法:“世界鉬業看中國,中國鉬業看河南”。它的原礦裡面的鉬它只佔 6/10000,鄭州大學的關鍵金屬的團隊,能夠把這種原礦的這個材料,通過我們自己的有專利的技術來進行純化,純度達到了99.996%。實現了我們從原材料到高純度產品的一條鏈的生產。企業可以有一個6000噸的產量,我們2024年,鄭州大學已經簽署了63項橫向合同,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任煒:我記得您曾經說過,鄭大要做最懂河南的大學,要做服務地方發展的一流大學,在這方面,鄭大有些什麼新故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 李蓬:我們堅持:國家需要什麼,河南需要什麼,鄭大就做什麼。食管癌,它是一個在我們國家特發高發的一個病例,你看,尤其是這個紅色的點它是在河南,河南是重災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當時有說河南林縣是水不通、路不通,食道不通,它這個食道不通就是指食管癌。鄭州大學的醫學院,做了60年的工作,三代人的努力,修通了防治食管癌的“紅旗渠”。將食管癌的早期診斷率從5%左右升到了30%-40%,食管癌的研究也爲我們河南省的疾病的防治,全國全世界的食管癌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戰略。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任煒:我記得您在去年就是鄭大入學的開學式上,您專門提到了希望鄭大的學子能具備16個字,爲什麼取了這16個字寄語給廣大學子。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 李蓬:我們提出了一個叫,讓每一個學生更優秀的這個原則,按照“轉出不限制,轉入有考覈”這個原則自由轉專業。每個學生有至少6次的機會,18個轉專業的志願選擇。後續我們也還有很多教育教學的改革,包括我們學分制的改革,就爲我們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好的學習環境,就是提供個性化的培養的場所和方案。我經常講好大學就是夢想加工廠,而鄭大就是要做這樣的夢想加工廠。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任煒:新的一年到來了,我們鄭大會以怎麼樣的一個姿態,繼續往前跑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 李蓬:學校給今年定了一個主題,叫創新突破年,我們也是希望說在人才培養上、在學科建設上,在我們大的項目、大的成果上能夠有所突破。那麼今年,鄭州大學要承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總書記爲這個創新大賽,寫了兩次回信。這次大賽有150多個國家參加,有近2萬人參賽。我們也將以這次大賽爲契機,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能夠爲我們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創新創業的這個大賽的舞臺。熱烈歡迎全球學子來鄭大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