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產學研用 一場關於新質生產力的思想碰撞丨新質向未來·新聞特寫

3月9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大學校長李蓬,在河南代表團分組會議上分享高校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進生產線的故事,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 鄭州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蓬:這種鉬的材料,它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靶材的材料,比如說芯片,電燈開關,高頻顯示器等等,都是需要的一種材料。

大家的交流圍繞着關鍵金屬鉬展開。去年,鄭州大學研發出“無氨氮鉬冶金新技術”,不僅使產品純度提高到99.995%以上,還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中“氨氮”污染問題。三門峽一家企業以6000萬元的價格簽下成果轉化合同,目前正在建設年產能6000噸的高純鉬材料生產線。這讓來自政產學研用領域的駐豫全國人大代表展開了一場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 鄭州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蓬:這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保證了我們有知識產權,有定價權,在全世界的這個話語權奪過來、這個是我們可以卡別人脖子了。

全國人大代表 河南省三門峽市委書記 範付中:原料到材料,材料到企業,企業到裝備,發展新質生產力。實驗室、研究院、小試、中試建在產業園,真正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有效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 河南省力量鑽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邵增明:我們力量鑽石和鄭州大學合作,我們很多的產品從基礎理論上得到了提升,助力我們企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 王杜鵑:這些成功的這個案例,都會讓科研人員更有信心,更願意投入,更願意去去紮紮實實做科研。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大家領悟兩會精神,還探討了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 鄭州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蓬:我們也在研究一種叫無圍牆的大學,就是真正地把我們這個科研跟企業對接,去研討我們的科研轉化的這個方向和轉化的潛能。這種教學科技人才一體化,我覺得將來會對新質生產力產生巨大的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 王杜鵑:你們給河南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 鄭州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蓬:是是,這是非常重要的責任。科技創新和企業創新,它就是在這個地方進行融匯,我們把學生老師、企業人員全部集中在一起,這個場景可以是在市裡,可以是在產業園,也可以在學校,形成一種融會貫通的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 河南省三門峽市委書記 範付中:(這樣)學生一畢業都基本上在實驗室研究院、高端的研究,真正地實現了政產學研用貫通,也做到了科技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融合,有效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