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政策與項目的“化學反應丨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特寫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趙聞:河南再次爲民營企業召開大會,3月21日,全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近200位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代表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話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會前,河南舉行了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

中誠國聯(河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祝春華:各地市的開工現場的項目可以說是萬物競發的場面,感到很震撼。河南省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已經調動起來了。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趙聞:如果說重大項目是河南經濟的“筋骨”,那會上15份政策“大禮包”,就是滋養民營企業生長的“血脈”,比如,《科技創新賦能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了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優惠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而《骨幹企業培育方案》提出每年推動100家左右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鄭州阿帕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李濤:一系列的這樣的方案建議,給像阿帕斯這樣的人工智能的民營企業的發展吃下了一個定心丸,不管是雞頭還是牛尾,只要市場需要、人民需要、國家需要我們就應該去做好,而政府也會來幫助和促進企業的發展,說到了民營企業家的這個心裡邊。

牧原實業集團黨委書記、總裁 秦英林:我們現在在這個智能化時代新的起跑線上,把我們的產業做實做強,同時(把)新科技合成生物繼續去做好。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趙聞:今天在現場我還有一個重要發現:參會的不只是多氟多、牧原這樣的民企行業龍頭,還有不少個體工商戶們,這也讓很多人打破了“政策只服務大企業”的刻板印象。

河南省駐馬店遂平縣愛心生活超市負責人 吳保圈:真是沒想到叫我們這個小微企業參加這個高規格的會。現在正在建立一個批貨中心,政府都是有專項資金支持。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趙聞:有了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那企業訴求該怎麼得到快速的響應呢?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今天的大會上還上線了“政策直達訴求響應平臺”,它把“企業最急需的”和“政府最該做的”精準對接,搭起了政企“連心橋”。

河南省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政務服務處處長 李慶偉:平臺已經註冊了民營企業118萬家,我們把企業服務的12345話務開設了7×24小時的人工坐席,全天候爲企業提供問題解答、舉報投訴、建議等方面的訴求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