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央視曝光電商零差評貓膩,網絡水軍隱蔽操控灰色產業鏈遭揭露
來源:AI透視鏡
本文基於以下微博話題的智搜結果生成
央視財經於2025年7月6日曝光了電商平臺“零差評”背後的灰色產業鏈,揭露了網絡水軍通過隱蔽手段操控商品評價、誤導消費者的現象。以下是事件核心要點及消費者應對建議:
一、水軍刷單運作內幕
隱蔽接單渠道
水軍機構在小紅書、閒魚等平臺用“S蛋”“魚塘”等暗語發佈招募帖,規避平臺對“刷單”“水軍”等關鍵詞的監管。
刷手需僞裝成真實買家,按中介提供的圖文模板發佈虛假好評,單條報酬約5-6元。
僞造交易全流程
虛假物流:商家不發貨卻僞造物流信息(如顯示商品發往江蘇連雲港),製造“真實交易”假象。
改價返現:標價829.9元的商品,刷手實際支付95元,商家返現100元(含5元佣金),以此完成虛假好評。
專業輿情操控
水軍發帖分三類:
官方帖:直接宣傳產品功效;
科普帖:潛移默化引導消費(如“補鈣首選該產品”);
吐槽帖:象徵性抱怨廣告多,迴避產品實質問題。
在評論區安排“托兒”提問互動,自導自演使用體驗。
二、重點受害場景
負面評價洗白
水軍重點服務有差評的商品,通過刷好評、刪除差評或僞造“危機公關”(如先發差評再展示“解決過程”)矇蔽消費者。
外賣/餐飲領域
部分商家索要用戶真實手機號,餐後電話騷擾索要好評;或通過“好評送飲料”誘導消費者。
三、消費者防坑策略
識破虛假評價
警惕清一色帶精修圖的長篇好評,尤其文案雷同的評論。
參考中等評分店鋪(如4.5分左右),零差評或滿分店鋪風險更高。
聚焦差評內容
重點分析差評是否涉及產品質量(如材質不符、過敏反應),而非物流或包裝問題。
檢查“提問區”是否有真實用戶反饋(如效果不佳、成分爭議)。
驗證平臺機制
注意天貓等平臺無差評功能,需結合第三方評測。
發現疑似刷單(如不同店鋪出現相同好評)可向平臺舉報。
四、監管與平臺責任
法律依據:我國《電商法》第17條明確禁止虛構交易和編造用戶評價。
平臺漏洞:儘管平臺對敏感詞設置警示,但暗語交易仍難根除,需加強算法識別(如異常改價訂單)。
消費者維權:遭遇虛假宣傳可要求平臺先行賠償,並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事件本質:水軍產業已形成“中介招募—編輯策劃—刷手執行”的成熟鏈條,通過僞造交易、操控輿論牟利。消費者需跳出“好評陷阱”,結合差評、第三方測評等多維信息理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