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黑灰產操控你的注意力,“清朗浦江·2025”網絡生態治理重拳出擊
從熱搜榜上的“3秒7萬轉發”到直播間裡的機器人刷屏,從電商平臺的虛假好評到金融領域的惡意代理維權,黑灰產已滲透進數字生活的毛細血管。黑灰產像病毒般寄生在流量經濟中,吞噬了平臺生態的公正性,扭曲着網民的認知與信任。
如何避免屏幕背後的數據淪爲犯罪工具?關乎真實與虛假的戰鬥在數字世界不斷打響。在“清朗浦江·2025”上海網絡生態治理旬期間,監管部門、內容平臺拿出案例拆解黑灰產鏈條構成,避免普通人“被”捲入黑灰產,營造網絡清朗空間。
普通人“被”捲入黑灰產
黑灰產是一條高度分工的產業鏈條。普通人可能會被“開盒”推上風口浪尖,也可能被技術黑箱以“兼職創收”“效率工具”等僞裝爲名矇蔽了雙眼,在不知不覺中成爲犯罪幫兇。
第一財經從上海網信部門瞭解到這樣一起案例。2024年3月有賬號在平臺上分享自己在浦東機場核酸檢測的經歷,隨後水軍團夥在2-3天內集中大量發佈浦東機場核酸檢測的文章,均以“今天剛到浦東機場落地”“今天飛機抵達上海”等爲開頭,其圖文特徵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
經上海警方調查,該事件中水軍團夥通過社交平臺發佈廣告吸引社會人員,引導相關人員註冊賬號、發佈貼文,並按照點擊情況與相關人員分成牟利。
該水軍團夥製造並炒作多個“熱點”,對網絡輿論生態和公共生活秩序造成干擾,通過編造故事、虛構經驗、虛構權威人士或新聞報道的說法,引發普通網民的情感共鳴和認同,只爲騙取平臺收益補貼。
警方追蹤發現,該水軍團夥控制賬號達20萬個,通過發展“下線”,利用技術軟件,月均發文70餘篇。法院認定該水軍團夥違反國家規定,以營利爲目的,編撰虛假信息通過網絡有償提供發佈,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爲已構成非法經營罪,並追繳了各被告人的違法所得,依法沒收。
上海網警提醒,在網上瀏覽信息時,需要甄別一些冒充媒體發佈的信息。首先應當查看消息來源是否可靠,是否來自官方媒體;此外,虛假消息往往使用聳人聽聞、誇張和帶有強烈情緒的標題吸引眼球,看到此類內容要謹慎識別,切勿隨手轉發。
在“清朗浦江·2025”網絡生態治理旬啓動儀式上,上海網信部門通報了“兼職找搭子”“魔都驛站吧”“愛吃草莓”等賬號大量發佈虛假招募信息;“泡泡糖5466”等賬號拼湊嫁接“小作文”賺取流量;“網絡水軍”團伙操縱賬號不當牟利等案例。這些案例有些已被立案查處,還有一些已由內容平臺封號處理。
爲了向公衆更好地揭露黑灰產利用普通人發佈信息的騙局,小紅書、B站、帆書等內容平臺在“清朗浦江·2025”網絡生態治理旬期間舉辦了企業開放日,主動向公衆介紹相關的流量算法推送機制,並介紹了企業自查和打擊黑灰產的情況。
“網絡水軍、未成年人違規、引流詐騙等違規現象正在隱蔽化。”小紅書黑灰產治理專項負責人“必行”提到,打擊黑灰產是一場“敵衆我寡”的戰爭並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違規現象逐漸由公域向私域轉移,比如從筆記、用戶資料簡介等公開場景向羣聊、私信等私域場景轉移;二是違規表達從純文字、圖片等形式向字母縮寫、符號,黑話等變體靠攏。
難以辨明的真假信息讓用戶深受困擾,也會擾亂商業秩序,嚴重影響企業經營信心。黑灰產養號和黑灰產惡意營銷因此成爲網絡整治的兩大重點領域。
對此,上海市委網信辦建立了跨平臺水軍行爲監測聯動機制。網信、公安、市場監管、檢察等多部門已建立跨部門的協同聯動機制,在發現網絡水軍行爲時,能夠迅速啓動聯動機制,實行全鏈條整治,依法進行查處,確保打擊效果。
讓流量回歸真實
“我們剛開始治理的第一個月,就因爲封號上了熱搜。”必行提到,從2024年11月開始,小紅書成立專項團隊,開啓了史上最嚴黑灰產治理專項,累計封禁了400多萬個賬號,減少黑灰產70%的曝光,這意味着小紅書幫助創作者和消費用戶搶回了本該屬於他們的18.46%的大盤流量。
網絡內容形式變化多端,這是防禦和攻擊之間較量的難點所在。經過深入的研究,小紅書黑灰產治理團隊發現,儘管網絡黑灰產賬號擅長隱匿真實身份與意圖,但其異常行爲模式仍具有可識別特徵,包括頻繁發佈同質化筆記、高密度評論互動、批量私信搭訕用戶以及短期內粉絲量激增等典型行爲特徵。
“過去,治理的重心都是放在內容的識別和處置上,而現在,通過對用戶特徵和行爲的識別,能夠幫助我們更高效地批量打擊黑灰產。”必行說。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會指導網站平臺不斷優化技術手段,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分析行爲模式,識別異常賬號,監測流量異常等方式,前置攔截網絡水軍賬號,通過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切實築牢第一道防火牆。
對平臺而言,讓流量回歸真實才能吸引真實用戶長期駐留,同時需要爭取到用戶的理解與協助。B站從2022年開始推出了“嗶哩嗶哩社區小管家”,作爲“社區打工人官方賬號,最懂社區規則的官方,日常帶領風紀委員們維護社區氛圍”定期分享社區治理案例,包括黑產治理月報、網暴問題治理週報等內容,爲網絡清朗空間助力。
不少內容平臺都在鼓勵公衆發現相關線索,積極向平臺或網信等部門舉報,通過全民監督讓網絡水軍無處藏身,共同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那麼哪些內容值得引起公衆警惕?
常見的黑灰產行爲包括髮布占卜預測、色情低俗、黃牛賣票、買賣實名制遊戲賬號、兼職推薦、醫美等信息,也有家人得病、寵物得病求募捐等行爲,目的是將用戶導流站外去交易服務或者商品;也有發佈小說影視劇精彩片段等給各類第三方App導流的行爲。
更“高階”的騙局是有人採用僞裝UGC賬號發筆記,或盜圖批量發筆記的方式誤導用戶和吸引流量甚至組織虛假互動類筆記,看似通過話題吸引用戶關注和互動,實則在評論區鋪設水軍刷好評,影響用戶消費決策。
這些虛假測評或避雷帖假裝客觀地進行橫向比較評測,實際夾帶營銷推廣內容,或發佈無事實根據的排行榜、避雷榜,只是爲了吸引用戶前去諮詢,獲取信息資料。這類黑灰產往往謊稱有內幕、黑料、避雷信息等,往往故意抹黑沒有與橫測黑灰產團伙合作的商家或機構。他們以此爲噱頭,在站內孵化數以千計的測評賬號,批量發佈虛假或極低質的橫向評測筆記,向站外引流,甚至再把前來諮詢的用戶信息倒賣給合作的下游機構。
讓熱搜榜單迴歸真實熱度,斬斷黑灰產的技術和利益鏈條,離不開監管、平臺和用戶的三方合力。“清朗浦江·2025”守護的不僅是屏幕裡的清朗空間,更是數字時代普通人對真實信息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