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車市半年考|中美車企“搶灘”萬億級市場 Robotaxi規模上量拐點將至?

財聯社7月3日訊(記者 張屹鵬)當Robotaxi成爲L4主戰場後,這一萬億級出行產業的全球商業化“拐點”逐漸清晰,資本市場的青睞亦隨之而來。

7月2日,特斯拉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交付量384,122輛,環比增加14.09%;第二季度汽車產量410,244輛,環比增加13.13%。第二季度Model 3/Y交付量爲373,728輛。儘管二季度交付量同比明顯下滑、低於預期,但特斯拉市值卻大漲481億美元。業界有觀點認爲,這一反差表現背後是資本市場對其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的期待,Robotaxi落地是主要因素之一。

此前的6月22日,特斯拉推出Robotaxi服務後引爆多頭熱情,次日特斯拉股價創下三週新高,至當日收盤報349美元,漲幅爲8.23%。同時,馬斯克淨資產在增加149億美元后進一步拉大了對富豪榜第二名的領先優勢。

特斯拉在得州奧斯汀上線Robotaxi服務,被業界看作是其在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域的“破冰”事件。儘管隨後的部分網絡視頻中顯示特斯拉Robotaxi的行駛表現並不完美,但部分分析師依舊堅持認爲,特斯拉Robotaxi的發佈開啓了特斯拉的“黃金時代”,並重申500美元的目標價和“強於大盤”的評級。

規模化商業落地是多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特斯拉雖邁出了“0-1”的關鍵一步,但中美相關企業仍在相互爭奪行業話語權,且中國企業領跑Robotaxi賽道的形勢並未發生根本性逆轉。

自去年底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爲“全球Robotaxi第一股”後,小馬智行的首份業績報便成爲焦點。小馬智行於5月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Robotaxi業務收入達1230萬元,同比增長200%,其中乘客車費收入同比增長800%。根據規劃,小馬智行2025年底車隊規模將達到千臺。今年以來,小馬智行先後於2月、3月在廣州與北京開通運營專線。6月30日,北汽藍谷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一直致力於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聚焦極狐和享界雙品牌,也在積極聯合小馬智行等夥伴開發Robotaxi車型。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除小馬智行外,小鵬汽車、文遠知行、蘿蔔快跑、哈囉等中國企業亦計劃於2025-2026年規模上量Robotaxi,另有若干上游供應商企業以不同方式參與其中。

業界普遍認爲,國內頭部Robotaxi企業除近年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的積累與市場化經驗外,通過多元化形式拓展海外市場成爲其未來與特斯拉抗衡的另一大砝碼,中東、東南亞、歐洲等成爲熱門選擇。

“相較於主機廠,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在技術實力、運營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將成爲後者發展Robotaxi的核心優勢。此外,生態領域合作與產業鏈融合是相關企業加速規模上量的關鍵所在。”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有機構預測,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將於2030年突破8349億元人民幣。前景固然一片向好,但路途並不平坦。“最近(Robotaxi)會處於行業重整階段,從技術、商業化兩方面有待觀察。”7月3日,艾睿鉑高層在談及Robotaxi產業時表示,Robotaxi在安全技術方面的表現尤爲重要。“特斯拉已經在美國小批量運營,但效率和舒適性仍需觀察,消費者的心理接受度也需要時間。”

(財聯社記者 張屹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