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車市半年考|政策“組合拳”疊加市場驅動 乘聯分會上調全年銷量預測
財聯社7月4日訊(記者 張屹鵬)當“反內卷”成爲當下汽車行業的核心關鍵詞後,“以舊換新”政策帶來的正面、積極意義變得愈發關鍵。
2025年上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央地促銷費政策行至承上啓下的重要節點。業界普遍認爲,今年下半年汽車市場前景可期。乘聯分會表示,考慮到2025年國家政策促銷費的良好政策取向和未來環境變化趨勢,上調了2025年的行業年度預測——2025年乘用車零售2405萬臺,同比增長5%,預測總量較5月的預測值增加28萬臺。
7月1日,濟南市商務局發佈濟南市2025年下半年第一輪汽車消費補貼活動公告。自7月1日0時至7月31日24時,個人和企業(單位)在濟南市參加活動的車企購置非營運乘用車新車,最高可申領8500元的汽車消費禮包,不限戶籍和上牌地區。本次活動資金補貼額度共計1200萬元。
濟南此次推出的“限時補貼”,看似是一次簡單的促銷費活動,實則是央地促消費政策相輔相成的一次加力擴圍。
據乘聯分會最新初步統計,6月1-30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03.2萬輛,同比去年6月同期增長15%,較上月增長5%,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084.9萬輛,同比增長10%;6月1-30日,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47.3萬輛,同比去年6月同期增長14%,較上月增長7%,今年以來累計批發1,326.3萬輛,同比增長12%。“2025年汽車生產1,276萬輛,同比增長11%;2025年1-5月的汽車行業收入41,283億元,同比增長7%。”
今年以來,汽車“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5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放直達消費者的補貼約1.75億份。其中,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達412萬份。
政策刺激疊加市場驅動帶來的高消費活力,直接導致近十地汽車置換補貼於近期按下“暫停鍵”。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十地暫停汽車置換補貼申請,包括重慶、廣西、瀋陽、鄭州、洛陽、許昌、惠州等,原因爲資金使用完畢、系統升級、新一輪補貼待開放等。
國家相關部門立即做出反應,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於今年7月份下達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同時,將協調有關方面,堅持更加註重持續性和均衡性原則,分領域制定落實到每個月、每一週的國補資金使用計劃,保障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全年有序實施。
新一輪“以舊換新”資金下達的同時,一套促消費政策“組合拳”正在悄然形成。
6月24日,商務部辦公廳發佈關於組織開展2025年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的通知,活動時間2025年7月至12月。“各地要認真落實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在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場地內普遍設置汽車以舊換新專區,組織推出更多適銷對路新能源車型,更好滿足縣鄉地區羣衆多樣化購車需求。指導活動承辦單位和參與主體規範使用汽車以舊換新海報標語等宣傳物料,加強政策宣傳推廣,持續營造促消費氛圍。”
隨後各地紛紛積極響應,除濟南外,河南省汽車行業協會印發《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促消費有關工作的通知》顯示,從2025年7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對“在河南省內新購買售價爲20萬元及以上,搭載鴻蒙車機系統及華爲途靈平臺的新能源汽車”自然人消費者,且在河南省內上“豫”牌的,給予每輛車3000元的現金補貼,活動總金額600萬元(數量2000臺);北京市東城區、豐臺區、大興區等發放汽車消費券,其中大興區汽車消費券總金額達1500萬元。
“‘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1-5月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推動‘兩新’加力擴圍政策繼續顯效,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多元化消費場景不斷創新,帶動相關產品所在行業及鏈條行業效益向好。”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