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韓國智慧財產權動態全解析:企業創新驅動、國際競爭加劇、臺灣申請上升
圖片來源:KIPO、shutterstock、達志影像;後製: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全球科技角力日益激烈的時代,韓國透過精準的智慧財產權數據與趨勢分析,展現其科技強國的戰略佈局。《2024年智慧財產權統計年報》揭示了韓國在專利、設計與商標等領域的全面表現,並針對企業規模、技術領域與國際動態進行深入剖析。
總體概況:出現回升跡象,專利與設計領域領增
2024年,韓國總體智慧財產權申請數達56萬629件,較2023年成長0.7%。其中,專利申請達24萬6,245件(+1.2%),設計與商標則分別爲5萬5,897件(+1.0%)與25萬6,045件(+0.3%)。儘管實用新案申請持續下滑,註冊數整體下降7.1%,但這與前期疫情導致的高基期有關,屬於技術性修正 (圖1、圖2、圖3)。
圖1. 資料來源:2024 지식재산통계연보 (2024 ANNUAL REPORT), www.kipo.go.kr, 2025件7月。編譯及後製: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圖2. 資料來源:2024 지식재산통계연보 (2024 ANNUAL REPORT), www.kipo.go.kr, 2025件7月。編譯及後製: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圖3. 資料來源:2024 지식재산통계연보 (2024 ANNUAL REPORT), www.kipo.go.kr, 2025件7月。編譯及後製: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專利申請增加的主要來源包括大型企業(+17.3%)與大學/公立研究機構(+6.4%),顯示韓國技術創新持續聚焦於制度性創新者。出現大幅增長的領域包括無線通訊裝置(+31.2%)、船舶製造(+30.4%)與二次電池(+27.7%),與韓國2024年出口增長產業呈現明確對應。
申請人類型與產業分佈:中小企業與小商戶動能升溫
報告特別將「小商戶」自原屬的個人/中小企業分類中獨立出來,首度呈現其專利與商標申請行爲。2023年,小商戶申請集中在製造業(44.7%)、零售與批發業(16.3%)以及資訊通訊服務業(11.5%),可見小規模創業者對技術與品牌保護的需求正日益提高。
中小企業方面,2024年專利申請有53.7%來自制造業,另有20.3%來自資訊通訊產業,顯示服務導向創新正逐漸崛起。而大企業與中堅企業仍集中在傳統制造業領域,呈現出不同規模企業的創新策略分野。
技術領域:電機與通訊領域獨領風騷
從WIPO技術分類來看,2024年成長最顯著的領域爲電機工程(+5.3%),其中電機/能源(+14.8%)、電腦技術(+6.0%)與影音技術(+11.8%)表現突出。這與大企業的集中投入密切相關,也反映出AI、半導體與綠能技術成爲競爭焦點。
相較之下,化學、生技、機械與光學領域皆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幅,顯示資源正流向具更高附加價值或全球市場需求增長的技術領域。
商標趨勢:化妝品與廣告業出現強勢成長
根據NICE國際商品分類,商標申請量最大的前五類別依序爲:廣告業(第35類)、餐飲(第43類)、電腦軟體(第9類)、化妝品(第3類)與教育/運動(第41類)。其中化妝品商標申請年增率達7.8%,反映出韓國「K-beauty」品牌輸出與創新行銷策略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無印商標」、「IT服務業」與「衛生產品」等類別在中堅企業與大企業的申請中也顯現出成長潛力,突顯品牌佈局與市場差異化的重要性。
國際申請動向:中國與臺灣申請大幅成長
儘管2024年外國人對韓國的專利申請整體下降0.8%,但中國與臺灣申請量卻分別成長15.8%與11.2%,特別是在能源、生技與精密化學等領域。這說明韓國市場對於亞洲企業仍具高度吸引力,尤其在高科技領域。
依國籍劃分,專利申請數依序爲美國、日本和中國。外觀設計和商標申請數量依序爲中國、美國和日本。
2024年,外國人申請韓國專利申請量與前一年相比整體略有下降(-0.8%)。申請量下降的主要國家爲英國(-9.5%)和美國(-7.4%);且日本也出現了下降(-1.3%)。相反,中國大陸(+15.8%)和臺灣地區(+11.2%)的申請量與前一年相比有所增加(圖4)。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專利申請量年增3.4%,其中電機/能源(+10.8%)、有機精細化學(+12.2%)、生物技術(+9.9%)和製藥(+17.2%)領域的成長尤爲顯著。
圖4. 資料來源:2024 지식재산통계연보 (2024 ANNUAL REPORT), www.kipo.go.kr, 2025件7月。編譯及後製: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就韓國企業自身而言,2023年海外專利申請最多的目的地爲美國(45,014件),其次爲中國(20,016件)與歐洲(12,582件),並顯現出對印尼、加拿大與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高度興趣,顯示韓國企業正積極進行全球化佈局與風險分散。
IP5合作與全球對照:韓國申請維穩,美國與日本減幅明顯
在IP5(五大專利局)統計中,韓國籍申請人2024年合計申請28萬2,523件,年增2.7%。美國申請雖仍爲主要佔比,但增幅僅2.6%,而歐洲與日本則出現小幅下降。相對而言,中國籍申請人對韓、日、美三地申請皆大幅成長,呈現出強勁的擴張動能。
多申請與多註冊企業排行:三星與LG領銜羣雄
2024年整體申請數最多的法人仍爲三星電子(13,875件),其次爲LG電子(4,999件)與LG能源解決方案(4,672件)。在設計領域,CJ以532件居冠,而在商標方面,LG生活健康以733件稱霸。新興企業如「無印品牌」服飾公司無限社(무신사)與「CU便利商店」母公司BGF Retail則於商標領域躍升明顯。
此外,電池與電動車相關企業如SK On、現代汽車與現代摩比斯,在專利與設計申請中表現亮眼,突顯未來產業競爭的關鍵焦點。
爭議處理與訴訟趨勢:專利法院案件減少但企業策略性行訴穩定
除了申請與註冊數據外,2024年韓國在智慧財產相關的訴訟與審判處理面向亦有值得關注的變化。根據專利廳與專利法院統計,整體智慧財產權訴訟案件規模相對穩定,但不同權利類型之間的訴訟活躍度出現明顯落差。
2024年共有6,843件智慧財產權審判請求案件,較前一年略減,但若細看類型分佈,商標審判達2,888件、設計案爲297件,較前一年均呈現小幅上升。相對之下,專利案則由前一年的1,106件降至626件,顯示訴訟策略正逐漸從高風險高成本的專利轉向品牌與外觀設計領域。
2024年提起專利法院訴訟共125件,總體略低於2023年(132件),其中專利訴訟爲83件 (-17.8%)、設計爲5件(+400%)、商標爲36件(+24.1%)。儘管整體數據下降,但三星、LG等大企業仍持續透過訴訟保護核心技術與品牌。
2024年專利案件審判的整體「全/部分接受率」爲29.1%,比2023年(29.9%)略降。實用新案接受率則維持於26.3%。然而設計類案件的接受率達58.2%,商標也有52.2%的高水準,說明這兩個領域的申訴者勝訴機會相對較高,可能與審查基準較爲明確、侵權與混淆判定標準相對簡單有關。
從技術分佈觀察,半導體、通訊與AI等領域的專利仍是爭訟焦點。地理分佈方面,首都圈(首爾、京畿道)仍佔全部審判案件的六成以上。
2024年,大法院處理的智慧財產權案件仍集中在專利與商標爲主,儘管案件數未大幅成長,但其判決所涉及的技術專業度與國際關聯度提高,顯示韓國智慧財產審判體系正邁向專業分工與精緻判決。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臺灣版) 編輯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6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成爲我們的訂戶,以掌握最關鍵的專利商標智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