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數次恐傷身體 醫揪臺師大抽血案疑點:合法人員不可能這樣抽
姜冠宇醫師發文指出臺師大女足隊學生遭頻繁抽血的疑點。 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爭議持續延燒,臺北地檢署認爲女足隊教練周臺英疑涉強制、侵佔等罪,將她列被告。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發文指出此事件的疑點,並指出頻繁抽血對身體的風險,質疑:「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
姜冠宇在臉書發文,針對臺師大抽血換學分的事件,他指出無論有沒有侵入人體,只要蒐集人體或調查行爲結果,都要經過「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而倫理委員會知道此實驗方式,怎麼可能讓其方法通過,除非是當初審查的內容和實際做出來的方法不一樣纔可能,但如果這樣,恐怕更加嚴重。
姜冠宇表示,一天之內頻繁抽血,對年輕人雖然不會導致抽血傷害,但會增加感染、血管損傷、心理傷害的風險,小則是靜脈炎,嚴重的話恐造成血管內血栓,「不知道會釀什麼禍」。
姜冠宇指出,醫師、護理師、醫檢師這種合法的抽血人員,不可能如此抽血,會對同一批人頻繁抽血有所察覺,假如不是專業人士抽血,還沒有血管破裂的情況,真的相當幸運。
姜冠宇透露,人體實驗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實驗不道德對待戰俘,人類纔在後來反思,制定相關規則,而老師即使不清楚,也應被「倫理審查委員」提醒,要通過「IRB(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其實已經是國科會計劃,照理說國科會應要提醒要跑IRB,不可能沒有類似案例,最後姜冠宇也質疑到底哪個環節出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