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億來了,如何影響你

超預期貨幣政策組合,來了。

5月7日,“一行一局一會”三大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再次齊聚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現場,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出三類10項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不只是市場期盼已久的降準降息即將落地,央行還首次全面下調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我們有靠譜的經濟發展、靠譜的宏觀政策、靠譜的制度保障,這在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爲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那麼這場重磅發佈會,將對普通人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1萬億流動性,房貸利率也降了

降準又降息,成爲央行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中備受關注的“重頭戲”。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繼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佈降準降息以來,兩個貨幣政策“大招”再次同時出手。

梳理降準降息相關政策,主要包括: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利率0.25個百分點,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本次降準降息與近期美聯儲的緊縮週期形成對比,展現出中國央行主動寬鬆的獨立性——此前市場普遍預期降準幅度爲0.3—0.4個百分點,而此次直接釋放1萬億元流動性,超出部分機構的預期。

“具體來說,下調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0.1個百分點,將引導5月LPR報價跟進下調,進而降低各類貸款利率;降準0.5個百分點,向銀行體系注入約1萬億長期流動性,這將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並支持政府債券發行。”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解讀。

更重要的是,降準降息將爲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源頭活水。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進一步對中國新聞週刊解讀,降準降息對於增加貨幣供應總量、解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增長不可或缺的政策組成部分。

“中國非金融企業信貸融資總額龐大,降息能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加實體經濟利潤。例如,降息1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融資成本會降低1.5萬億左右;降2個百分點,則相當於爲企業節省出3萬億元左右的利潤,這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積極作用。”滕泰介紹。

在田利輝看來,降準降息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其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信貸擴張,支持企業投資、居民消費和房地產市場修復。同時,流動性釋放可緩解市場對資金緊張的擔憂,穩定資本市場預期,尤其對A股市場形成支撐。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會上總結:“上述政策措施將向金融機構提供規模可觀的低成本的中長期資金,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的負債成本,穩定淨息差。政策效果還將進一步傳導至實體經濟,帶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提振市場信心,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增長。”

對普通人,影響有多大?

不僅是降準降息,央行這一套超出預期組合拳,將給廣大普通人帶來不少實惠。

央行在會上還披露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包括數量型政策、價格型政策、結構性貨幣政策等,其中結構性貨幣政策備受業內關注。這既體現出政策的精準性,同時也映射出“適度寬鬆”、不搞大水漫灌的基調。

五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具體包括:推出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增加3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優化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合併額度至8000億元、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等。

會上,潘功勝宣佈,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包括:各類專項結構性工具利率、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都從目前的1.75%降至1.5%,這些工具利率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資金的利率。抵押補充貸款(PSL)利率從目前的2.25%降至2%。抵押補充貸款是由中央銀行向政策性銀行提供資金的一個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央行首次全面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

可以看到,此次央行的政策組合影響住房、消費、養老、科技創新、資本市場等多個方面,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組合協同或將產生不小的綜合效應。

短期來看,對普通人最直觀快速的利好感受,體現在樓市與股市。

樓市而言,潘功勝在會上表示,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其中,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調整,預計每年將節省居民公積金貸款利息超過200億元。這也是房貸利率繼2024年5月18日後的又一次下調。

股市而言,一攬子政策將爲市場帶來“真金白銀”的彈藥供給,降準降息也通常被視爲利於股市走牛的積極信號。

降準降息、8000億元資本市場工具額度(證券、基金、保險互換便利)都將爲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推動市場估值修復,普通投資者的資產增值空間擴大。此外,央行通過低成本再貸款支持科創企業發債,普通人也可通過購買相關債券或基金參與科技創新紅利。

另外,本次降準降息的一大背景是,當前美國對所有貿易伙伴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正在持續引發全球市場動盪,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利影響加深。

田利輝分析,尤其在關稅戰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政策寬鬆有助於緩衝出口企業壓力,穩定外貿。新增科技創新再貸款、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能夠引導資金流向“兩新”(設備更新、以舊換新)和新興產業,強化普惠金融,促進經濟均衡發展。

在王青看來,預計下半年央行還會繼續實施降息降準,“接下來貨幣政策在‘適度寬鬆’方向還有充足空間,能夠爲有效對衝外部波動、穩定宏觀經濟運行提供關鍵支撐”。

(中國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