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動來了!如何影響你我生活?丨快問快答

(來源:經濟日報)

轉自:經濟日報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什麼是“人工智能+”行動?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問:什麼是“人工智能+”行動?

答:“人工智能+”行動是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重塑人類生產生活範式,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係深層次變革,加快形成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

問:“人工智能+”,加的是什麼?

答:《意見》提出開展“人工智能+”六大行動:

“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加速科學發現進程;驅動技術研發模式創新和效能提升;創新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業態;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加快農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創新服務業發展新模式。

“人工智能+”消費提質:拓展服務消費新場景;培育產品消費新業態。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學習方式。打造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開創社會治理人機共生新圖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繪美麗中國生態治理新畫卷。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體系。

問:“人工智能+”行動的時間表是?

答: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

問:“人工智能+”行動,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

答:

·工作方式,更加智能!

探索人機協同的新型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培育發展智能代理等創新型工作形態,推動在勞動力緊缺、環境高危等崗位應用

推動工業全要素智能聯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

在軟件、信息、金融、商務、法律、交通、物流、商貿等領域,推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廣泛應用

大力支持開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訓,激發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和再就業活力

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就業風險評估,引導創新資源向創造就業潛力大的方向傾斜,減少對就業的衝擊

·學習,更富成效!

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學全要素、全過程,創新智能學伴、智能教師等人機協同教育教學新模式

構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學習模式,推動開展方式更靈活、資源更豐富的自主學習

鼓勵和支持全民積極學習人工智能新知識、新技術

·生活,更有品質!

加強智能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文娛、電商、家政、物業、出行、養老、托育等生活服務品質

探索推廣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動人工智能在輔助診療、健康管理、醫保服務等場景的應用

培育覆蓋更廣、內容更豐富的智能服務業態,加快發展提效型、陪伴型等智能原生應用,支持開闢智能助理等服務新入口

推動人工智能在繁榮文化生產、增強文化傳播、促進文化交流中展現更大作爲,利用人工智能輔助創作更多具有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識的文化內容,壯大文化產業

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對織密人際關係、精神慰藉陪伴、養老托育助殘、推進全民健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展人工智能在“好房子”全生命週期的應用,積極構建更有溫度的智能社會

·消費,培育智能產品生態!

推動智能終端“萬物智聯”,培育智能產品生態,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終端,打造一體化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環境

加快人工智能與元宇宙、低空飛行、增材製造、腦機接口等技術融合和產品創新,探索智能產品新形態

·農業農村,智能應用更廣泛!

加快人工智能驅動的育種體系創新,支持種植、養殖等農業領域智能應用

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農業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提高農業生產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決策、控制、作業等能力,強化農機農具平臺化、智能化管理

加強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管理、風險防範等領域應用,幫助農民提升生產經營能力和水平

加快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向鄉村延伸,推動城鄉智能普惠

策劃:杜秀萍、李翱

來源:綜合經濟日報、新華社、中國政府網、國家發展改革委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