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只商品型基金年內業績超20%;謝治宇、鮑無可有新動態丨天賜良基

每經記者:肖芮冬 每經編輯:葉峰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NO.1 天治基金許家涵離任總經理

4月12日,天治基金髮布公告稱,許家涵因個人原因於4月11日離任總經理,董事長柴曉秀代任總經理一職。

2023年,天治基金總經理一崗一度空缺近半年。彼時,天治基金擬用海選方式市場化選聘總經理,不過這一崗位最終仍由內部晉升落定。2023年12月18日,天治基金宣佈副總經理許家涵轉任公司總經理、財務負責人。

官網信息顯示,天治基金成立於2003年5月。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天治基金在管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而截至2024年年末,其管理規模縮水至91.87億元。其中,非貨基管理規模爲82.17億元。

NO.2 公募緊急提示黃金ETF溢價風險

截至目前,全市場有14只黃金ETF年初至今的業績超過22%,多隻ETF年內份額增加超過100%。據統計,14只黃金ETF總估算規模達到1216.03億元,較年初整體呈現顯著增長,其中百億規模的黃金ETF有4只。

近日,多隻產品因投資者追高入場導致高溢價,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緊急提示交易風險。

有有業內人士提醒道,高溢價現象主要由短期投機資金炒作所致,若市場情緒逆轉,套利資金拋售或引發價格劇烈回調。

NO.3 首批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集中發行

4月14日,首批9只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集中發行。

根據公告,南方、華泰柏瑞、華安、大成等基金公司旗下產品計劃募集一週;華富基金旗下產品定於4月24日結束募集;博時、平安、工銀瑞信、方正富邦等基金公司旗下產品計劃募集兩週時間。

具體來看,9只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的募集規模不盡相同。其中,博時、華泰柏瑞、方正富邦等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未設置募集上限;南方、大成、工銀瑞信等基金公司旗下產品設置了80億元的募集上限;此外,華富基金旗下產品募集上限50億元,華安基金、平安基金旗下產品募集上限爲20億元。

NO.4 17只商品型基金年內業績超20%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基本面波動明顯,商品型基金也出現業績分化態勢。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全市場62只商品型基金中,有56只年內收益率爲正,佔比超過九成,其中黃金主題產品排名居前,多達17只收益率超20%。此外,多隻豆粕和白銀等主題基金業績也實現了正收益。

與此同時,有色金屬主題產品年內表現則相對不佳,多隻產品年內淨值有所回撤,最大回撤接近15%。

NO.5 基金公司發力小紅書營銷

2021年起,多家公募基金已陸續在小紅書上開設賬號並持續運營。截至目前,包括華夏基金、廣發基金、東方基金、中歐基金、永贏基金等逾40家基金公司已入駐小紅書平臺。

從運營內容來看,這些基金公司的官方賬號主要圍繞公司品牌宣傳、投資者教育兩大方向進行,形式涵蓋視頻、圖文,內容則包含金融理財知識、基金產品科普、投資思維培訓等,也有部分賬號的內容涵蓋市場動態、產業發展、社會熱點等領域。

NO.6 謝治宇加倉晶晨股份

根據晶晨股份4月12日公告,截至4月10日,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持股數量合計1954.23萬股,對比基金2024年年報披露的持股數量1903.41萬股,已加倉50.82萬股。

此外,謝治宇、薛怡然共同管理的興全合宜也進入晶晨股份最新公佈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股數量951.79萬股,對比截至2024年末持有931.61萬股數據,已加倉20.18萬股。

公開資料顯示,晶晨股份是全球佈局、國內領先的無晶圓半導體系統設計廠商,爲智能機頂盒、智能電視、音視頻系統終端、無線連接及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多個產品領域提供多媒體SoC芯片和系統級解決方案,業務覆蓋全球主要經濟區域。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有多家公募機構持股晶晨股份,包括興證全球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等。

NO.7 鮑無可管理的4只基金增聘基金經理

4月12日,景順長城基金髮布公告稱,鮑無可管理的景順長城價值穩進三年定開基金、景順長城國企價值混合基金、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基金、景順長城價值發現混合基金等4只產品均增聘基金經理。

根據公告,上述基金依次增聘劉蘇、鄒立虎、張仲維、王勇爲基金經理,與鮑無可共同管理基金。這些增聘基金經理的證券從業年限均在15~20年不等。

Wind數據顯示,鮑無可目前在管理基金8只,規模達到177.83億元。

NO.8 4月14日ETF行情覆盤

4月14日,市場全天震盪反彈,截至收盤,滬指漲0.76%,深成指漲0.51%,創業板指漲0.34%。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28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712億元。板塊方面,家用輕工、貴金屬、汽車整車等板塊漲幅居前。

具體來看,港股反彈明顯,港股創新藥相關ETF全線走強,最高漲6.46%。

有券商表示,醫藥股前期跌幅大,估值便宜,市場步入牛市,醫藥股有望獲得市場資金的青睞。從半年到一年維度看,2025年醫藥板塊最大投資機會將圍繞兩條主線:創新藥和仿創藥的板塊高景氣度投資機會,以及器械、中藥、藥店、消費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個股見底反彈投資機會。

下跌方面,科創芯片50ETF領跌1.13%;此外,多隻消費ETF、食品飲料ETF也進去跌幅榜前列。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