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ETF規模突破5000億元大關;又有多隻集合資管產品轉型爲公募基金丨天賜良基早參

每經記者:肖芮冬 每經編輯:葉峰

|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

NO.1第二批新模式浮動費率基金獲批

近日,第二批12只新模式浮動費率基金獲批,後續將陸續開售。本次獲批12只產品的基金管理人中,華泰柏瑞、國泰、摩根、建信、中銀基金等5家爲首次申報;易方達、南方、匯添富、中歐、景順長城、東方紅資產管理、平安基金等7家曾參與了首批新模式產品,此次爲第二次申報。

據瞭解,與首批產品一致,各家基金管理人設置了1.2%(基準檔)、1.5%(升檔)、0.6%(降檔)的三檔基金管理費率水平。

NO.2上半年黃金ETF規模環比漲近五成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黃金ETF及聯接基金的合計規模爲2603.37億元,環比增長49.73%。

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有8只產品的最新規模超過百億元。具體來看,當前規模最大的爲華安易富黃金ETF,達到598.23億元,環比增長43.82%;博時黃金ETF及其聯接基金則緊隨其後,規模分別爲284.26億元、264.98億元。此外,華安易富黃金ETF聯接、易方達黃金ETF及其聯接基金、國泰黃金ETF及其聯接基金的規模也超過百億元。

NO.3債券ETF規模突破5000億元大關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債券ETF產品數量已達39只,總規模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076.95億元,較年初的1739.73億元增長了191.82%。

其中,以基準做市品種的信用債ETF和科創債ETF爲代表的新產品規模增長尤爲突出,貢獻了超過2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近兩年,我國ETF市場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7月23日,我國ETF總規模已達到4.6萬億元。從國內ETF的結構來看,股票ETF佔比超過七成,債券ETF佔比不足一成,其餘還包括商品ETF、貨幣ETF和跨境ETF等。

NO.4又有多隻集合資管產品轉型爲公募基金

近日,華夏基金公告,從7月22日起中信證券資管旗下9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管理人正式變更爲華夏基金,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則變更爲華夏基金旗下公募基金。

具體來看,由9只集合資管計劃轉向而來的9只公募基金,有4只爲債券基金,包含了6個月、1年、18個月等不同持有期產品,新任基金經理有吳凡、靖博靈、毛穎等人;有4只爲混合型基金,分別爲華夏品質生活混合、華夏臻選價值成長混合、華夏穩健回報混合、華夏成長動力混合,基金經理分別爲徐漫、林青澤、陳偉彥、湯明真。還有1只是華夏量化選股股票基金,基金經理爲金安達。

據統計,7月以來還有東吳證券、廣發資管、國元證券等機構旗下集合資管計劃產品,分別轉型爲東吳基金、廣發基金、長盛基金等公募旗下基金產品。

NO.5朱良:看好長久期資產

面對低利率環境,聯博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朱良近日接受採訪時提出核心策略:佈局長久期資產。

在板塊選擇上,朱良重點圈定三大方向:一是紅利資產,這類資產受益於實際利率下行,防守性與收益性兼備;二是新質生產力,聚焦技術驅動的民營企業,這類資產一般具備輕資產、高創新的屬性;三是新消費黑馬,這類資產契合“小確幸”社會趨勢的體驗型消費,如盲盒、遊戲等細分領域。

NO.6上一交易日ETF行情覆盤

上一交易日(7月25日),市場全天震盪調整,截至收盤,滬指跌0.33%,深成指跌0.22%,創業板指跌0.23%。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79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574億元。板塊方面,半導體、教育、醫療器械等板塊漲幅居前,而水泥建材、工程建設、多元金融等板塊回調居前。

具體來看,科創綜指ETF嘉實尾盤異動,漲約20%,科創板人工智能相關ETF集體走強。

下跌方面,基建相關ETF悉數回調,最高下跌3.06%。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