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醫院投入…粒子治療密度 臺灣冠全球

全臺已有15家醫院設置粒子治療設備,平均每150萬人就有一座,密度居全球之冠。 圖爲臺大癌醫外觀。聯合報系資料照

粒子治療(質子治療與重粒子治療)爲先進放療,但造價昂貴,以質子治療爲例,約需五十億元,重粒子治療則需三十億元,但近年來醫界吹起軍備競賽風潮,全臺累計十五家醫療機構採購醫用粒子治療設備,密度居全球之冠,平均每一五○萬人就有一家粒子治療中心。

衛福部已覈准全臺十五家醫療機構購置醫用粒子治療設備,數量達三十臺,其中五家已開始營運,北醫附醫、林口長庚、中國附醫、高雄長庚等四家質子中心正式運作,而三總、臺大癌醫中心分院、淡水馬偕醫院、臺中榮總、彰化基督教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奇美醫院、義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等九家醫院則正設置採購質子設備。

臺北榮總則成立國內第一家重粒子中心,中國附醫、花蓮慈濟正在建置中重粒子中心。

衛福部覈准三十臺粒子設備,分別爲北部十二間(六家醫院)、中部七間(三家醫院)、南部八間(五家醫院)、東部三間(一家醫院),雖遭質疑密度偏高。不過,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指出,我國針對粒子設備設置分區合理量目標,依照人口估計,目前只有東部超過合理量,北、中、南等三區仍有設置空間。

劉玉菁表示,醫用粒子設備委託團體規畫合理量上限,每五年一次,最新一次統計爲二○二一年研究報告。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