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DHI冠全球 創臺灣智慧醫療新里程碑

中醫大附醫2023年舉辦「真善美星空音樂會」,感謝院內所有同仁長期以來堅守崗位的付出。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榮獲《NHQA特優機構獎》與《智慧醫院全機構標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右)代表受獎。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國醫點通APP「一支手機打通關」結合虛擬健保卡,成爲民衆就醫的便捷工具。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企˙業˙檔˙案/中醫大附設醫院

智慧醫療在後疫情時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爲提供病人更即時、有效的醫療服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致力於智慧醫療的創新和發展,榮獲美國《Newsweek》「2024 World’s Best Smart Hospitals」、「World’s Best Hospitals」之雙項殊榮,取得「EMRAM Stage 7」再認證、「INFRAM Stage 7」與「AMAM Stage 6」之認證;同時榮獲美國HIMSS「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冠軍,不僅爲臺灣智慧醫療帶來新的里程碑,更爲全球醫療科技進一步奉獻一份力量。

全面智慧化醫療中心 提升友善就醫流程

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強調,在智慧醫院的發展上,「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不斷追求更好」。如重症AIoT醫療戰情室利用數位孿生技術,整合大量醫療資訊,並導入智抗菌、智救心、智護肺等,實現對重症病人的遠端即時監控,掌握病人整體狀況,將抗藥性菌株感染率從12.2%降至7.5%。

此外,透過遠距醫療技術,滿足偏遠地區對醫療的需求,如全天候院前心電圖監測,心肌梗塞AI反應時間縮短至僅37秒,或是每月提供的185次眼底鏡AI判讀服務,照護偏鄉糖尿病人。

「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首重運用智慧醫療,改善病人病症。中醫大附醫的智慧服務涵蓋門診、住診、急診、手術、藥事和行政管理在內的六大服務流程,連續第三年榮獲「智慧醫院全機構標章」,整體囊括特優機構獎、傑出醫療類-鑽石獎、金獎,以及卓越中心等35項獎項,展現持續醫療數位化轉型,致力提升病人治療效果及生活品質。

在人工智慧醫療領域,中醫大附醫與臺灣微軟合作開發第一個以華文建構的生成式語音智慧醫療系統「智海系統」,醫護專家透過口述即可快速生成病歷,提高醫療紀錄撰寫效率,大幅減少75%的病歷輸入時間,從而讓醫護人員能更專注於病人照護,挽救更多生命。

臺灣醫療體系正進行一場關鍵的數位轉型,周德陽表示智慧醫療應用服務,皆務必達到「好用、實用、喜歡用」三大需求。中國醫點通APP實現「智慧行動生活化,一支手機打通關」的便民理念,完整串接掛號、報到、檢驗檢查、領藥等就醫流程,並結合虛擬健保卡,提升就醫便利性。

透過中國醫點通APP的遠程監測和數據傳輸功能,病人在家中進行血液透析,每年可節省90天往返醫院的時間,並顯著提高透析效率,實現病人自我照護和家庭健康管理。目前「中國醫點通APP」每月服務約31萬用戶,展現其廣泛接受度和實用價值。

以病人爲中心 一站式友善醫院

中醫大附醫有鑑於近年來眼科、牙科、耳鼻喉科就診需求大增,爲了病人有更好的友善就醫環境,中醫大附醫2023年建立了全國首座以五官科爲主的醫療大樓;秉持以「病人爲中心」,規劃門診、檢驗檢查、手術及住院服務,爲專科病人提供一站式的友善醫療服務,並設有先進的科技和數位化手術室,提供更舒適明亮的醫療環境與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一再強調,「以員工爲重」也是重要的工作,「我們關懷的不只是對病人的視病猶親,員工的關懷更爲重要」。周德陽說,中醫大附醫重視人才培育、員工發展,鼓勵出國進修精進技術與特色醫療予以補助;放寬員工晉升年限,提供員工發展的機會。藝文活動也是凝聚員工至關重要的一環,2023年舉辦「真善美星空音樂會」,邀請院內員工參與音樂饗宴,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並期許共同創造更友善的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