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測國文/國綜中間偏難 課內選文比重高
學測第二天國文科分爲綜合能力測驗與寫作,臺北市教師解題團指出,今年國綜課內選文試題比重高,以重點課文虯髯客傳、桃花源記等爲本深度探究,迴歸國文本質;又今年如基本題、題組均有誘答選項,整體屬中間偏難。補教則預估今年國文五標爲十三、十二、十一、九、八。
建國中學教師周杏芬指出,素養題考驗學生是否能延伸應用學習內容,如卅至卅一題,選用重點課文晚遊六橋待月記再結合遊杭州諸勝記,納入自由行行程建議;十三至十四題,將MBTI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類型結合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論及儒家和道家性格分析。
周杏芬也指出,部分試題仍有誘答選項,如第二題選項A的伶牙「利」齒;又第十四題,前提是須符合MBTI的F類型,該類型會把他人情緒納入處事考量,但選項D多隻考慮到自我而非他人情緒,考生要能確實判斷。
成功高中教師李仁展則分析今年混合題,他表示,今年以長篇文章搭配問題,題目形式貼近學生,但將虯髯客傳帶入概念框架中,以此串起虯髯客傳和西遊記,答題關鍵仍是學生務必讀熟A級選文和十五篇古文,否則可能無法回答。
國學常識是課綱部定加深加廣範圍,但連續兩年未出現在學測。國文科補教老師陳怡樺指出,是否因爲國學常識偏重記憶,希望學生擺脫記憶背誦式取分方式?全國教師會試題評論教師羣也提到同樣問題,不考國學常識已成近年常態,但國學常識在被列爲必選修,考試與教學似乎矛盾。
南二中考場劉姓、馬姓考生感嘆,好不容易絞盡腦汁寫完,但仍覺得部分試題真的太難了;臺中市邱姓考生也談到,白話文考驗學生文意理解、考得細,反而比考文言文更燒腦;師大附中張姓考生自認國文不差,但在一題組題就卡了廿分鐘,他說,題目很具鑑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