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分科公民/跨域命題更明顯 師評對「這類」學生較具挑戰:不易拿分

分科測驗第二天,考生於考場外把握時間複習。記者曾原信/攝影

114分科測驗稍早落幕,最後一科考公民與社會,大考中心邀請臺北市教師團解題。內湖高中教師李美萱指出,今年試題難易適中,圖表數據判斷題目比去年增加,題組及混合題、非選題的佔分比例也提高,且跨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的命題趨勢更明顯,學生除了要精熟知識也須着重對時事的觀察,才能應用所學分析題文再統整推理。

解答整理包

對此,李美萱也表示,如此的出題模式,對於閱讀理解、摘述能力較不擅長的學生,答題時將頗具挑戰,不容易得分。

中山女高教師吳毓琳則談到,今年公民科難題約6題、中等試題29題、簡易題則有7題,命題取材十分多元,涵蓋少數族羣、勞動、全球議題、性別議題等層面。又探究與實作題也較去年略增,着重資料觀察、分析與詮釋,如25題探討經濟弱勢者在食物沙漠中的處境,學生需解讀圖表後進行分析;29題則要求學生先了解政府補助私立大學學費政策的緣由和目的,才能正確選取統計資料。

成功高中教師蘇青葉也指出,今年混合和非選題社會、政治、經濟、法律布題平均,非選題難度提升。如33、38題左欄位勾選選項不容易判斷觀察重點,導致右欄判斷理由更難寫;又若非選題提問不夠精確,如42題需回答違反行政法原則的兩項法律理由,考生可能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判斷書寫。

闈場內教師評析,今年題組共12組、31小題,且多爲跨領域考題,試題從生活或學術情境中出發,期待學生能將所學的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知識,先用多元角度看議題再貫通解題。整體而言,試題仍中間偏易,具備基本學科知識就能作答。

試題特色上,闈內教師也表示,試題着重性別平等議題,如第3題談論女性障礙者的識字率和勞動參與率,分析其不利處境,以及深陷性別、障礙等雙重弱勢處境;試題也探討對處境不利羣體的保障,如14題談論身心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13題爲教育制度不利原住民族的問題。

闈場內試考生也認爲試題難度中間偏易,經濟學題目無複雜計算,着重考基本概念的應用;法律則融入常見的生活情境,熟悉課內法律知識就能解題。純背誦的題目較少,側重將文題敘述結合所學知識。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