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分科測驗衝刺/物理實驗題多 跨章節命題鑑別高分羣
教師指出,考前複習時,重要的觀念、公式和容易寫錯的地方,都應精簡整理成自己的「物理筆記」,在考前就能夠快速閱讀。圖/本報資料照片
114學年分科測驗將於7月11日、12日舉行,聯合報推出分科測驗衝刺系列報導,協助考生考前重點複習。高中教師指出,考前除了鞏固基本概念,要拿高分就要掌握「跨章節命題」,並留意再生能源、氣候變遷、量子物理學等時事。
物理科名師陸怡中指出,以近兩年試題分析,難易度已趨於穩定,考題通常會以基本物理概念爲主,如牛頓運動定律、能量守恆、波動、光學、靜電學、電流磁效應、電磁感應皆爲必考重點,「跨章節命題」是拿高分的鑑別依據。
陸怡中表示,近年考題包含實驗過程及數據分析的題型多,去年就考了15分,考生須留意題目可能將課內實驗以探究與實作方式命題,尤其是「光的干涉與繞射」、「歐姆定律高低電阻法及三用電錶的使用方式」、「牛頓運動定律」、「共鳴空氣柱」等章節,除了需要能根據給定的數據進行推理和計算,更應延伸探究比較變因分析。另外,也可能出現跨學科整合的題目,像是結合化學、生物學的應用情境,例如核子放射醫學等物理、涉及X光、光子及能量交換等。
時事方面,陸怡中點出幾項考生必看重點,首先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等能量轉換;再來是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物理問題,可能涉及熱力學概念;量子物理學例如光電效應、氫原子模型能階躍遷、波粒二象性也是考試的熱點;人工智慧在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應用,如能量轉換及機器人力平衡分析,都是考題的切入點。
陸怡中建議考生在準備時鞏固基本概念,加強對物理實驗的理解與數據的處理能力,關注新興科技和科學研究、瞭解其與物理的關聯,並提升邏輯推理能力,「理解、分析、而後計算」是分科高分的關鍵。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蔡亦涵建議學生,考前30天到20天每天利用2到3個小時複習章節重要觀念、公式,每個章節至少演練10個習題,訂正錯誤,並演練前一天寫錯的題目。第20到10天每天應計時演練至少一份歷屆考題或模擬試題,最後10天針對重點單元補強。考前複習時,重要的觀念、公式和容易寫錯的地方,都應精簡整理成自己的「物理筆記」,在考前就能夠快速閱讀。
蔡亦涵表示,考生在考試當下若遇到解不出來的題目,可以先跳過甚至放棄,考試的目標是把會寫的都寫完,獲得最多分數。寫非選擇題時儘量不要空白,想到任何與答題有關的內容都可以寫下來。另外,考前應詳閱實驗手冊,有機會的話也可去實驗室練習操作。
延伸閱讀